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皖油2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皖油2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皖油21是滁州市农科所自主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通过几年对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方法,主要包括播种、育苗、移栽、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

关键词 油菜;皖油2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皖油21是安徽省滁州市农科所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而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后迅速在安徽省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为了充分发挥皖油21的增产潜力,现介绍皖油2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产量表现

皖油21在1998~2000年参加安徽省杂交油菜区域验试,2a省区试18点次平均产量2 805kg/hm2,居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12.0%;在2000~2001年参加安徽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7点次平均产量2 555.1kg/hm2,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6.45%。

2特征特性

皖油21属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心叶微紫色,叶色深绿,顶裂大而椭圆,侧裂叶3对,叶缘波浪式,幼茎微紫,花瓣黄色、侧叠,花柱紫色,种皮暗褐色。中等肥力栽植15万株/hm2,株高165cm左右,一次分枝数8~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60个左右,每角粒数25粒左右,千粒重3.5~4g。沿江及江南5月15日前后、江淮之间5月19日前后、淮北5月22日前后成熟。该品种冬前生长缓慢,春发快,抗耐病毒病、菌核病优于秦油二号,熟期适中,抗逆性好,适应性广,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或三熟制地区均可推广种植。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期早播,培育壮苗

适期早播促秋发。培育壮苗是该品种高产、稳产的关键栽培技术。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离水源较近、排灌方便、距离移栽田较近的田块作为育苗田,以减少移栽运苗对菜苗的损伤,促进栽后活棵。育苗田应“三沟”配套,苗床与大田比为1∶4~5。

苗床施肥应根据不同肥力田块,运用不同的施肥方法,育苗田中等肥力,可施尿素112.5~150.0kg/hm2,磷酸二铵150~225kg/hm2,硼砂15kg/hm2。若育苗田肥力较差,应施腐熟后的农家肥22.5t/hm2。

江淮之间育苗9月上旬播种,不能迟于9月15日;直播9月底至10月初播种,播期过迟,不利于幼苗安全越冬。播种量7.5kg/hm2。播种前应注意当地天气变化,尽量选择在自然降雨前播种,有利于全苗;如无降雨,播后应及时沟灌补墒,促进出苗。出苗后一叶一心期间苗、匀苗,三叶一心期定苗,留苗100万株/hm2左右。苗床应注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3.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适时移栽,以充分利用秋冬有利温光资源,培育壮苗越冬,为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大田整地应在油菜苗五叶期前后进行。整地要求是:土细墒平,“三沟”畅通,灌排方便。江淮之间10月中下旬移栽,最大苗龄应控制在45d以内;中等肥力田块以12万株/hm2为宜,并根据“肥地早栽宜稀,瘦地,迟栽宜稠”的原则作适当调整,并以开沟条栽为好。

3.3科学施肥

关键是合理施肥。针对生产上施肥不合理和施肥不足等问题,根据油菜需肥规律及各地不同的土壤状况,做到“基肥足、腊肥重、薹肥早”,并注意氮、磷、钾搭配,氮、磷、钾的合理比例为2∶1∶1。总施氮量240kg/hm2左右,分次施入,基肥、腊肥、薹肥比例为5∶3∶2。针对甘蓝型油菜对硼敏感的特点,应增施硼肥,防止油菜出现“花而不实”。除了底施硼肥7.5~15kg/hm2,还应于油菜初花期喷硼1次。

3.4田间管理

油菜移栽后,如无降水,应及时灌水,水不能漫墒,浸透后即可排干,切不可大水漫灌,也不可留水时间过长,以免造成土壤板结,油菜缓苗期长,不能及时转色。菜苗成活后,应进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并注意病虫害防治。腊肥早施,施尿素150kg/hm2,一般于春节前追施,结合中耕培土,预防冻害。春季主要是防旱、防渍和防治菌核病。春季遇连续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应及时清沟排水,做到沟沟相通,降湿防渍;长时间干旱也要及时灌水保墒,以利油菜正常生长。菌核病防治于初花期和盛花期用多菌灵各喷施1次。

3.5适时收获,确保品质

皖油21是优质油菜品种,农业生产中应连片集中种植,种植区内不得种植双高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以防止串花混杂,也要防止机械混杂和人为掺杂。适时收获是夺取高产的最后一环,取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变为暗褐色时开始收割,并注意单收单储,确保菜籽品质优良。

4参考文献

[1] 汤继保,余华胜,陈峰,等.皖油21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2004(2):26-2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