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家的德育是“知行合一”的德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家的德育是“知行合一”的德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家办学是时下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学校德育也是。两者放在一起,自然让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说陶行知,也许能让人从一个侧面更加清醒地认识今天德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改进德育。

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受杜威影响很大。杜威到中国讲学,在南京、上海期间都是陶行知担任翻译的。美国教育学者布朗指出:“当杜威访问南京时,陶行知作为主人和翻译。这或许是陶行知同杜威理论最持久的一次正式接触……”陶行知在批判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过程中受杜威的影响很大,他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并在长期的平民教育、农村教育行动中加以改造,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何以要改造老师的思想理论呢?这不能不说到陶行知的另一个导师王阳明。如果说杜威是陶行知的理论导师,那么王阳明则是陶行知的精神导师。陶行知是在金陵大学就读时服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1912年,21岁的陶行知研究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在学报上用英文发表作品,即以“知行”为笔名。1934年,43岁的陶行知在《生活教育》发表《行知行》一文,正式改名为“陶行知”。从他的两次改名中,可以看出他对王阳明思想从信仰走向超越,如同他对杜威思想一样。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意义。他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为知。”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1927年他在《教学做合一》一文中正式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他认为“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实行“教学做合一”。

以陶行知的思想来衡量当前德育,就能看出问题所在。当前的德育出现了一种“教学做”三者割裂的倾向,教是教,学是学,做是做。“教”就是道德知识的灌输;“学”就是道德知识的学习,以应对学科(政治课或公民课)考试之需;“做”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不是按照道德规范来进行,而是按照功利的思想来进行,即如何有利于自己的规则来进行。如此一来,教成了伪教,学成了伪学,做则成了反做。从表面上看,这虽然也是以“做”为中心,但它与“教”和“学”完全脱节。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育的问题,那就是将德育学科化,将德育孤立起来进行,这就势必把德育变成一种与行为无关的知识教学。当然这不仅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出了问题。当前极端实用主义盛行,其演化成极端功利主义,人们缺乏道德信仰,缺乏从内心深处树立的坚定不移的道德守则,一切唯利是求,一切唯利是图,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就不顾任何道德规范、法律规范,践踏道德,践踏法律,于是 “毒牛奶” “毒豆芽”之类的事件一再发生,导致社会无公信可言。

社会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来整治,当然,教育工作者也有责任;而教育的问题尤其需要教育工作者来解决。教育家的德育就是知行合一的德育,重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把德育的“教学做”完全统一起来。这也是纪念陶行知先生一个最切实际的行动。

【程红兵,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