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展开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研究。通过内涵探讨,制定了低碳经济环境下创建低碳城市的科学策略。对有效节约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低碳城市结构,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策略

一、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内涵

(一)低碳经济内涵

北京、上海等地持续的雾霾天气、H7N9病毒的快速变异,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气候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课题。为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只有从低碳的视角发展经济,方能有效应对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低碳经济为人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推进了工业文明向着生态经济文明的方向科学发展。实际上,低碳经济建设可促进能源应用效率的优质提升,并开创了良好的清洁能源体系结构。其发展总体目标在于促进能源技术的全面更新,发展体制的优化健全,不遗余力的降低煤炭石油高碳资源的应用耗费,进而通过低耗费、小污染发展市场经济。我国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推进低碳经济面临着较多屏障影响,因此只有在经费与技术层面下大力气,方能抑制碳排放总量的持续上升,实现同发达国家的全面对接。

(二)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确保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始终位于低水平行列,具体涵盖城市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低碳经营与消费,进而创建节约型、友好型、生态型、环保型社会,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创建低碳城市应遵循低碳生产的科学原则,构建可持续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低碳消费。同时应调控高碳行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优化经济结构体系的全面调节,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应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开发洁净能源、研究环保技术,应用持续性、环保型设计完善建筑业发展,创建高效、畅通的交通运输工程,实现资源的合理回收,并发展绿色环保的消费模式。

二、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城市

(一)维护宏观利益,明确权责义务

我国氮排放总量的日益提升,在考量我国特定国情的基础上,应分析现代贸易以及经营投资导致的转移诱因,特别是高碳产品的经营出口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因此应有必要令出口对象对产品形成的碳排放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这样方能降低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面对的国际市场压力。从事低碳经济国际交流合作阶段中,应维护宏观利益,以持续发展为基准,全面做好技术以及工程项目的审核管理,进行减排投入成本的精准核算,提升碳排放经济交易的清晰度、透明性。应明确自身权责义务,预防清洁机制变为经济发达区域一种相对廉价的低碳发展与节能建设手段。

(二)全面重视低碳经济,扶持技术创新

低碳行动开展的越早,越能在经济发展中赢取主动,并面临较少的经济损失。由我国当前国情来看,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环境条件约束以及能源应用问题。为预防经济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以及能源设施构建阶段中形成资金以及技术的锁定,应促进低碳经济的良好创新与更新转变。应真正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战略目标,杜绝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做法。应探寻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的良好结合点,进而做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节、完善城市布局规划,推进技术创新、巩固基础发展,为低碳经济的更新、低碳城市的持续建设提供完善保障。

(三)优化政策机制,创建低碳经济城市试点区

低碳经济发展需要优质政策的扶植,因此应优化政策机制,征收碳税并实施碳交易。碳税税率受到能源碳量以及热量的影响,能源不同,形成的税负有所不同。相关单位应给予有效的配合,完善税收管理策略,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低碳经济税收管理系统。同时,应多措并举,推进技术创新,扩充低碳技术研发投入,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应设置低碳基金,例如清洁发展、绿色环保基金,进而为低碳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应扩充资金筹集途径,优化运作管理模式,通过创新研究推进低碳技术广泛应用,引导企业积极应用研究低碳经营模式。再者,应强化国际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协同发展,加快低碳技术建设步伐,创建优质的环保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为汲取经验,探究有效方式,应创建低碳经济城市试点区,可在我国东部以及西部区域优选试点,通过政策制定广泛的吸引制造研发力量的投入,将高能耗、重污染的生产产业进行优化改造,对于无法改造的应予以淘汰,进而真正构建示范城市区域。还可在电力行业、建筑交通、石油化工、冶金生产等污染显著、能耗较高的行业进行率先试点,应用低碳技术实现全面优化更新,真正创建出低碳环保城市与优质经济发展环境。

三、结语

总之,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是应对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开展试点建设,创新低碳技术,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方能提升实践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优化生态环保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芳,丁艳.低碳战略及其发展路径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2(1).

[2]钟运华.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碳金融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