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原明珠 遗梦抚仙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原明珠 遗梦抚仙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俞元胜迹问仙湖,一片烟波点荻芦。 天上自来通碧海,人间不道有蓬壶。 凫鸥泛泛眠沙渚,桃柳荫荫入画图。 最爱深夜蟾殿启,琉璃万顷一痕孤。

――赵士麟《仙湖月夜》

临岸远望,烟波浩渺下的湖水,纯净得令人心生涟漪,天是湛蓝的,几抹如丝的浮云仿若伸手可触,立天地间,感受时间的停驻,天、湖、岛、岸,他亘古不变的等在这里,保持着最本真的样子。这是抚仙湖,一颗高原上璀璨的明珠

碧湖清波 神仙也陶醉

徐霞客在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泛舟抚仙湖,湛蓝透亮的湖水,配上湖底绚丽斑斓的红石绿藻,一切宛若仙境。

位于云南玉溪的抚仙湖,辽阔平静,是珠江的源头。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环绕在湖周,守护着这片净土。

“抚仙湖”之名的由来有一个看似戏谑的传说。相传,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步出宫门,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镶嵌在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湛蓝明净,波光粼粼,美丽至极,遂为之倾倒,急传肖、石二仙立即下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以作装点。可哪想这肖、石二仙也是贪玩的主,他们驾云来到湖边,被这瑰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久之,二仙搭手抚肩化为山石,抚仙湖也因此得名。

得益于这二位不靠谱的神仙,为抚仙湖增添了一分传奇色彩,不过也更说明这个人间仙境的无穷魅力。

抚仙湖是中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在云南省更是无出其右,由于含磷量高,湖水呈湛蓝色,透明度极佳,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徐霞客在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就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其中也不乏科学依据,因为抚仙湖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倒葫芦形,汇入抚仙湖的水,首先流入上游的星云湖进行了沉淀,再经过一公里长的海门河才流入抚仙湖,此时水中的浑浊泥沙已经被过滤得差不多了。

由于保护得当,湖周围自然环境没有受到大的破坏,湖泊也未受污染。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它是云贵高原上一颗晶莹的明珠。波涛翻动时,白浪如朵朵睡莲竞相开放,又似串串银链滚动;无波时如明镜般一片澄清碧绿。远山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

孤山岛是抚仙湖中唯一的岛屿,而原先这里是有两座岛,名曰大孤山、小孤山,明末一夕风雨把小孤山荡尽,现存为大孤山。

孤山岛被古代文人墨客视作蓬莱仙境,于是捐助钱银,兴建殿阁,逐渐形成了孤山岛上飞檐细雕的古建筑群。至崇祯年间,岛上建筑已具规模,计有殿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十三层的铜塔。但清朝初年,战火四起,孤山的古建筑遭到了毁坏。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却已不及当年之宏伟。

水下古城 述千年神秘

一名潜水员意外的发现抚仙湖中竟掩没着一座千年古城,让这里一时间成为科考探秘的圣地,各路考古人员纷至沓来,这一切都为抚仙湖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耿卫,是个在抚仙湖边长大的年轻人,纯净又深邃的抚仙湖造就了他非凡的水性。当他成为一名专业潜水员后,对这片水域的探索的渴望更是越发的强烈。他不会想到自己的一次意外发现,竟开启了一扇抚仙湖千年历史的神秘之门,但这毕竟不是一个穿越故事,只是一段沉没的未知文明,在最深的湖底静候有缘人将她发掘。

那是在2000年的一次潜水中,耿卫来到平时很少去的抚仙湖东北岸的水域,意外的发现下面有很多垒积的大石料,形如建筑的石板、石条,还附有厚厚的青苔。潜水员特有的敏感和对未知的好奇驱使着他继续下潜。湖底的景象让耿卫惊叹,“那是一片大规模的建筑,那些高台上堆积着一些非常大的整齐的石块,一米二乘一米二,这种方方正正的石头,随处可见,这是一座水下古城。”

抚仙湖中有古城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众说纷纭,她来自什么久远的年代,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为何喧嚣与繁华会没入湖底,却没有给后人留下一点追溯的痕迹?这一切又为烟波浩渺的抚仙湖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2005年12月中国水下考古队正式进驻抚仙湖,一场声势浩大的水下考古就此拉开了帷幕。考古队员们发现,湖底有8座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其中有一座高20多米、相于10层楼高的类似金字塔的建筑。除了这座“金字塔”型的建筑之外,还有一个底座宽为63米、高21米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巨大建筑。踏着布满青苔的石板拾阶而上,这座建筑曾经散发出的那种庄严、神圣感依然历历在目。

据初步考证,这是一座2000前的古城,很可能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俞元城。 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曾经描述,西汉王朝在抚仙湖一带设立了俞元城,可是俞元城到隋唐以后再没有任何记载。澄江当地一直流传这样的传说,“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湖底”。

古滇国是一个神秘消失的青铜王国,在中国几千年浩若烟海的史书中,提及云南的文字寥寥可数。史学专家们从司马迁的宏篇巨著《史记》中发现两千多年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太史公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它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

因为年代的久远,史料的缺失,至今对这座古城的真实身份都没有定论,但这一切都不妨碍笼罩在神秘面纱下的抚仙湖,以更加诱人的姿态撩拨人们蠢蠢欲动的心弦。

孤山碧云莲花峰 海门相望话禄充

抚仙湖西岸禄充村,盛产名贵的抗浪鱼,湖岸密布的鱼洞别具风情,孤山岛从湖中孑然突起,绿树掩映着红墙琉璃瓦,直伸湖心的界鱼石,共同勾勒出抚仙湖景区多样的灵动之美。

抚仙湖的美,似金庸笔下的小龙女,圣洁不可侵犯,遗世而独立,有几分“冰美人”的味道。整个景区连绵百里,除了湖泊本身,还有奇趣的笔架山,状如金钟的玉笋山和浓荫蔽日的古榕树,而禄充村的存在,则是以自己古朴又不失活泼的气质,融抚仙湖的“冷”,化为一种淡淡暖暖的“柔”。

位于抚仙湖西面的禄充村,是游人前往抚仙湖景区不可错过的一个景点。小村背山面海,古树成荫,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称,也以盛产名贵的抗浪鱼而闻名。禄充最有特点的是湖岸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渔洞,与夏季渔民用水车捕鱼古朴场景交相辉映。

“抗浪鱼”为抚仙湖所独有,它以肉嫩味美,曾作为康熙贡品而闻名于世。这种这种鱼头不大,只有5―6寸长。抗浪鱼平时深居40多米深的水下,叫人不见踪影,难以捕捞,但到了产卵期却异常活跃,它们成群结队的到岸边的沙滩礁石中寻找流动的清泉,争抢地盘,繁衍子嗣。这时,湖边的渔民在渔洞口支起水车,人工形成湍急的水流,引得抗浪鱼争先恐后的游到湖边激浪,抢着钻进渔民们安放在渔洞口的鱼笼里,成为囊中之物!也不知该叹这鱼儿太笨,还是人类更狡猾。

除了传说中康熙大帝的贡鱼,岛上还有许多美食可供馋嘴的游客饱口福。澄江莲藕、农家的洋芋焖饭都是当地的特色食品,到明星鱼洞吃鱼是旅游日程的一部份。明星鱼洞紧靠水边,一溜饭馆排开,清一色的菜式――铜锅鱼,洋芋焖饭,尽显原生态的农家风味。

禄充最惹人眼目的还是沿湖一株株如云如盖的大榕树。这些榕树最年轻的也有七八十岁,多数已是“百岁老翁”,但仍枝干遒劲,枝叶茂盛,挺秀一方。这些榕树有的两三个人就可以合抱,有的要七八个人才能环抱。在笔架山下则有一株两个根,两棵树从两边弯下身连成一体的树,让你说不出它们到底是一棵还是两棵、老百姓城它们为“合欢树”。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玉龙飞舞云缠绕,万仞冰川直耸天”,不管是高原雪山,艳遇之都的丽江,还是热情奔放的西双版纳,每一个地方都用肆意张扬的美装点着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

而抚仙湖,以它的碧水清波,白沙红舟,飞檐翠柳为多彩的云南增添魅力,亦如一颗高原上的璀璨又纯净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