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发展的先导性、全局的带动性、创新的内驱性、快速的成长性等特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靠新兴产业去推动和加速,新兴产业的价值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得到体现和提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性产业;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发展的先导性

作为着眼未来、超越传统的新经济形态,其深度融合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是引领发展趋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为动力,以新材料为原料,应用智能技术或生物技术,更加注重循环利用和生态环保,为绿色、低碳、智能、普惠发展提供物质技术条件,能有效破解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瓶颈制约,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二是代表科技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源于当代最新科学发现和技术进展,又为科技创新成果的深度应用和产业化提供平台,其竞争空间一定是全球范围,核心技术一定是世界前沿。当今世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纳米、生命、信息、环境和认知科学相融合为特征,集中在能源、环境、健康等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代表了未来科技创新方向。三是引导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中能够成长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那一部分,具有强烈的信号指示作用,反映未来的发展重心和政策走向,引导资本关注、研发投入、人才集聚,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存量升级、增量上档,重塑产业格局,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全局的带动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国家战略需要,不是一般的产业概念,而是为了解决重大紧迫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而科学选择的特殊产业,“正外部效应”明显,超越经济意义,带动全局、影响社会。一是关联度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突破现有技术体系,交叉融合多种科技要素,与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高,具有很强的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其产业链条长,带动系数大,不仅包括由重大技术发展形成的最终产品,也包括围绕重大技术而形成的产业链条体系,对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巨大带动作用。二是渗透性强。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进入市场,内化其中的新知识和新技术随之溢出和扩散,往往会引发诸多产业的技术更新。既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整体效率,又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消费水平,渗透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辐射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张力强、辐射面广,关系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促进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带动生产体系的变革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甚至改变整个社会面貌。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的内驱性

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源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没有定型设备和标准体系,也缺乏显性需求和配套政策,无论技术工艺还是产品市场,都需要从头做起、“无中生有”,特别依赖创新驱动。一是依靠重大技术突破。与需求拉动、资源供给和区域转移等形成的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核心技术的突破诱发产生,是从“凝聚物质资源”到“凝聚知识技术”的根本性转变。其核心技术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控制价值链构成,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水平和效益。二是需要体制机制变革。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的生产力,需要新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新的体制机制与之匹配,有赖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保障,完善经济、科技、法律等相关制度,健全人才、市场、金融和考核评价等体系。否则,技术创新的种子难以破土成长。三是要求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能否走过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兴起的发展阶段,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市场的接受程度。这就要求从研发、设计、管理和营销等各个环节加强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的商业模式,积极引导大众体验和消费,努力培育和占领市场。同时要看到,“创新”常常伴随“风险”,“新兴”往往比较“脆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于一体,发展中可能面临较大的技术选择风险、成果转化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等,需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对待。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快速的成长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和长远盈利特征,产业成长性强,在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经济效益等方面大大超出行业平均水平,发展前景远大。一是市场空间大。战略性新兴产品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随着营销渠道臻于成熟、营销方式不断完善、产品的公众认知度提高,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二是发展速度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有以创新为动力的良好基因,又有较大利润空间的吸引,还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具有快速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其投资规模、产出份额、产业增长率等均高于一般性产业,呈现出非线性发展态势。三是综合效益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在技术垄断和供给不足情况下,通过控制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向、掌握产品标准和商务规则,又可通过不断技术创新、缩短产品更新周期、始终占据高端领先地位,保持较高利润水平。同时,还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再到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明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最问题。但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因此,2010年年初中央又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资源和环境约束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2009年,我国消耗了世界钢铁、水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能源总产量的18%,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之首,水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相当严重.但我国的CDP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9%左右,因此发展方式粗放问题突出。要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高度重视资源的接续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密集度高、资源消耗量少、环境友好、效益明显、且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我们只能依靠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发展加工制造业,部分企业充当了别人的加工基地。而高附加值环节发展缓慢。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居于价值链的低端。因此,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真正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三)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各国把程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后发国家既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也可能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启动较早。有的与国外同步,甚至先于国外。只要我们战略对头、行动有力,完全可以抓住经济危机带来的产业变革和科技变革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转向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四)我国面临的产能过剩、动力不足的问题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部需求急剧减少。且在相当长时间内也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由此导致的产能和动力问题都决定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首先。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加重了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其次,虽然我国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但要认识到经济发展动力的缺失问题将困扰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其发展能够极大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经济发展动力问题也在客观上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后危机时代的新支柱产业缺失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从本质上理,这次金融危机属于世界产业周期的危机。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乃至科技革命,一些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特别是具有广泛影响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萌生和发展。例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二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00年美国的高科技泡沫破裂后。标志着IT产业作为推动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引擎时代的结束.此后缺乏新的支柱产业跟进导致产业空洞的形成,在高科技时期形成巨额剩余的资本开始流向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形成了支撑经济增长的畸形支柱产业——虚拟经济。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由于缺乏实体支柱产业所产生的危机,因此后危机时代,不但需要重建金融新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再造实体产业动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经济的未来支柱性、产业的辐射带动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政策的导向性等特有属性.使得后危机时期的新支柱产业可以且必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不仅对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引导产业高端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都占据价值链高端,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且综合效益好。将它们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淘汰产业层次低、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增强二三产业的实力,同时带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研发、设计、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和现代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可以调整要素结构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自主创新是关键。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产业变化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有助于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能引导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为企业资源互换、技术合作、委托研发、成果出让创造条件,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争刨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推进节能环保,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提出了较高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大幅度改善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现状,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到集约型的良性轨道上。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清洁煤炭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月生.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

[2] 邹德文, 姜涛.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 理论月刊, 2011(1).

[3] 龚慧群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培育经验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2).

[4] 余海燕.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7).

[5] 沈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反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 中国经济导报, 2010-11-16.

(本文审稿 李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