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作学习:走出误区,走向有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作学习:走出误区,走向有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单位,利用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与协调,促进学习群体中的个体成员全面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同时也是为达到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并以学习小组总体为评价单位的一种教学程序和方法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小组内的生生互动型合作,二是师生互动型合作,三是全员互动型合作。

然而在多次听课、集体备课、评课中我发现,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存在不少误区。如何走出误区走向有效合作学习,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思考。

认识合作学习的误区

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恰当。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方式学习。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统计》第一课时第一阶段,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对“合计”的理解要进行合作学习,结果学生通过看书直接得到了答案,导致每一个同学都会说出“合计”就是把每类空气质量的天数加起来。

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不恰当。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小组合作的问题设计必须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实际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不是太难就是过于简单,导致不能促使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产生激烈的冲突,引发不了学生的思考。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第二阶段时,有老师将“为什么说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让学生合作学习,结果有的孩子举例是长方形,有的孩子举例是正方形,反而让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模糊不清。

学习共同体建设不落实。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规则,养成一定习惯。否则成员间因为分工不明,可能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有名无实。

走向有效的合作学习

充分掌握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一是激趣引入。首先出示与新知相关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其性质或概念、定律等,再让学生操作旧知与新知关节点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产生兴趣,明确目标,并进行迁移学习。

二是合作探究。首先让学生根据前面得出的结论独立思考,观察、比较其变化;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其变化的规律;再后是组际交流,由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最后是集体评价。教师根据巡视和组际交流的情况,进行点评,好在何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是实践运用。根据已有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解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中阐述其理由、依据等,并进行课堂小结,说说收获或谈谈感悟;达到组内互补,共同研究策略,求同求异,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由“双基”向“四基”转变的要求。

把握时机,开展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小学数学不需要整堂课都进行合作交流,也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合作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而动,通常可以考虑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机会受课堂的类型、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它有时在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之后即学生学习初段就开展合作学习;有时在解决重点目标或突破难点目标之时即教师精导阶段开展合作学习;有时在拓展延伸之时即达标拓展阶段开展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就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对合作学习的时机进行预设:在哪个环节进行合作学习最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什么时候采用合作学习?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把握好合作学习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与小组合作的力量,顺利突破“教与学”的重难点,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在第二阶段采用合作学习非常有必要,即当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教师指出,我们的猜测有时不一定正确,所以还需要验证。于是提出,你能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于是学生分小组合作采用折、拼、量等方法发现各种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样的问题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经过合作学习,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可以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斜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