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预设,是教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时思维状况的预测,进而对教学如何展开而进行的思考与设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严密、线性的教的过程的设计。生成,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材料产生疑问或新的诠释,教师顺此演绎,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材料的互动过程。当然,学生在教学中产生某种顿悟但没有引起教师的关注和进一步利用,或师生进行不着边际地无意义互动,不能严格谓之教学的生成或生成性教学。“没有预设,何来生成”。

关键词:预设 生成 课堂教学 生命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91-01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传统教学较多关注教师怎么样教,因此,研究教材、教法是教学预设的重心。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这里所说的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而生成则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的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效率;创造性的生成是“学生为本”的体现,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有的时候教学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这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的合理把握和教学对象认知状况的深入了解,但更多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要想改变这种不利于发展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课堂教学。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案例:《分数的认识》

一位新教师执教《分数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 ,执教者让学生动手合作,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 ,让学生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兴趣盎然,忙着动手操作,一会儿折折,一会儿讨论,一会儿画画……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然后学生展示他们创造出来的 。

学生的这么多精彩的表现,正是教师课前预设的结果,可学生还意犹未尽,其中一位学生展示了最后一种折法。

这种方法一经展示,学生们便开始争论:“这不是平均分”、“好像也可以用 表示”、“这种方法我也试过,不对”……一时没有定论,教师似乎也乱了阵脚,以“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匆匆结束了纠缠。

课下执教者说出了原委:“最后一种方法事先没有考虑到。当时自己也觉得这种好像是对的,又不知该如何说,怕说错了,想在课后证实了再告诉学生,所以就以‘课后再研究’结束了。”

教师的主观预设和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们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多了,主观预设就没用了。正当我们倡导生成性教学时,教师们对“主观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怀疑。生怕预设的教案束缚教师的思维,约束课堂生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中去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精彩生成,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学情如何以及怎样去突破学生认识的难点。其实预设和生成更像一对孪生姐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应充分地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预设课堂中的种种可能,做到胸有成竹。那么,教师在课堂中时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付自如;时而师生互动,因势利导,达成预设,促其生成。

这些对比中的发现是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究活动的结果,它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反思这一意外的收获,正是因为教师及时放弃了“只研究圆柱特征”的预设方案而生成了“将圆柱、圆锥放在一起研究特征”的实施方案,从而顺利地将学完圆柱、圆锥后教师要求下的被动对比提前纳入新知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究,顺应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需求。或者说,正因为学生找到了从“整体”人手这个“支点”,学生探究的兴趣才更加浓厚, 探究的过程才更加深人,探究的发现才更加精彩。

预设,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生成是预设的精彩,许多教师通常把课堂预设理解为就是写好教案,规定好程序,准备好问题,疏通好道路;就是防止学生出现“拐弯抹角”,防止课堂出现“始料未及”。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体验。课堂预设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学生思维“出格”,不是防止课堂发生“意外”,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挑战与创新。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火花不断闪现,不时迸发出教师高超的育人智慧,整个课堂洋溢出鲜活的生命力。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