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内容

1.有效教学策略的创新性-――有效教学从心育开始

课题组老师在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对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教学技术层面的策略研究是不够的,其实价值层面的教育有效性更能持久地培育和保护学,生的持续发展,如学习兴趣、态度、愿望、习惯、毅力、能力,这需要教师的教育责任意识。学校普遍存在着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教育,学科老师是否进行“教书育人”全凭其自觉性的情况。其实,教学中学生厌学、课堂教学效果差的根源是德育问题。学科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隋、努力进取,需要具有“学科教学从德育开始”的理念。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要让学生敞开心灵,学科教师就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把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融为一体,才能把教师精神的能量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2.教学设计策略的趣味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物、化学、政治学科利用课上5分钟“故事讲坛”,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了学生渴求科学知识、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和献身科学的情感。使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学习的意志力、品质明显提高。把励志教育作为教学的辅助,在高三毕业班中开展收集和讲解励志名言活动,培养学生的乐学心理状态,以“紧张的行动、轻松的心情”,享受学习过程,享受高三的生活,起到慰籍心灵、树立信心、指点方向的作用,使高三学生能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3.教学实施策略的多样性

课题的研究在调查分析影响中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层次性问题设计、生成性问题价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分层施教法等策略的行动研究,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着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灵活采用问题情境、案例情境、体验情境的创设等多种情境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重视层次性问题的研究,采用“先学后导一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生物课高三复习教学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对所学的知识综合归纳整合,达到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

重视生成性问题的价值,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或是一种质疑,不回避、不责备,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立即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探究,能使很多学生与此相关的问题得到澄清。当学生表现与预设不符时,将错就错,因错利导,使错也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转变以往“先教后学”的习惯教法,倡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物理、英语、政治教师研究实践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优化化学、生物、物理实验学科的学习方式。重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采用分层施教法,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4.教学评价策略的激励性

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物、英语学科分别实践了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变化,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长。

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一直存在。教师对“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论上都知道,有些教师认为,理论是好的,但不适用于自己的工作环境。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适时适度地将教学理论在课堂上运用,在学校及市、区展示的高质量、多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成果已产生了较大影响,各学科构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符合高中教学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撰写了大量或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在各级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有些老师还被评为市、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46篇,其中国家级评选获奖或发表12篇,市级评选获奖13篇;参加全国“同课异构”2节,天津市“双优课”获一等奖1节、区观摩课18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34节,其中国家级评选获奖1篇,市级评选获奖4篇;209年天津市四十五中学荣获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