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青年复发性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变与颈椎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青年复发性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变与颈椎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应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探讨中青年反复出现颈椎病症状时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00例16~40岁反复出现头晕颈痛、颈部僵硬、肢体麻木等症状的门诊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异常率达93%。结论:颈椎病是引起中青年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可为中青年颈椎病患者在未出现骨质改变前做出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面具有实用性、可行性。

关键词 中青年 颈椎病 经颅多普勒 椎-基底动脉

资料与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10月我院门诊年龄16~40岁中青年,临床反复出现头痛、头晕、颈痛、颈肩部僵硬、肢体麻木等症状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方法:采用FD-T98经颅多普勒检测仪,病人取坐位低头位,自枕窗探测基底动脉(BA)和双侧椎动脉(VA),取样深度BA为70~80mm,VA为60~70mm,自颞窗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使用2MHz脉冲探头反复探测血流量、血流方向、脉动指数、声频及性质、频谱形态等。

判定标准:按照焦明德主编《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1]中正常参考值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即血流方向、频谱图像、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其中血流速度是最常用的一项指标。

结 果

300例中青年患者中,有285例出现异常,异常率93%。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加快,两侧流速不对称,脉动指数增高,频谱形态的改变等。

讨 论

椎-基底动脉是小脑、脑干及大脑半球枕部的血供来源,供血范围广泛[2]。本组病例是16~40岁的中青年人,此时他们颈椎暂未出现退行性性变、狭窄等骨质改变,但由于颈部处于长期强迫性的被动屈曲状态,造成局部过度紧张、劳损、炎症、水肿等刺激,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受压、变窄、血流减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呕吐、头颈部疼痛僵硬、肢体麻木等。TCD检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减慢、声频低钝、阻力增高,频谱形态无明显变化,少数有血流速度增快。参考检测结果,对症治疗后复查,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可恢复正常或有明显改善。由此可见,中青年人反复出现的椎-基底动脉的血供改变与颈椎病有直接关系。TCD检测可作为颈椎病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以往颈椎病是通过X线正侧位片来确诊,此时,颈椎已发生骨质改变,在治疗上已很难逆转。

因此,对于中青年人颈椎病早期应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探测椎-基底动脉,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可为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焦明德,主编.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6:1.

2 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