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山市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山市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对黄山市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阐述了黄山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与规模,分析了其优势和劣势,并提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旨在为全区实现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提供参考,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林下经济;现状;对策;安徽黄山;黄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06-02

黄山区是黄山市市辖区,位于安徽南部的黄山北麓,是皖南山区中部的高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区,是安徽省典型的山区县(区)。黄山区地处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30°32′,东连旌德、绩溪,东南与徽州区毗邻,西接石台、青阳,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北与泾县相依,东西宽约51.75 km,南北长达57.83 km,总面积1 775 km2。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全区活立木蓄积不断增加,已达725万m3;森林覆被率已增至近80%,林木绿化率进一步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林下经济是以林业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依托林地资源,以产业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集种植业、养殖业及服务业于一体的复合新生产业,它是建立在林下多种生物链基础上的产业链群,也是新的生产方式[1]。发展林下经济可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在当前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林农增收和农业增效,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 黄山区林下经济的主要形式

黄山区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首批20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之一,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林下种植,二是林下养殖,三是林下产品加工。其中,林下种植的主要模式有以下4种:林菜模式、林茶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下养殖的模式主要有以下5种:林蜂模式、林禽模式、林蛇模式、林蛙模式、林畜模式。林下产品加工主要是对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培育的产品进行加工销售,一般与生产环节紧密相连,种植类的主要产品有茶叶、竹笋、香菇、木耳、香榧、油菜籽、覆盆子、灵芝、厚朴、黄精等。养殖类的产品有土鸡、土鸡蛋、蜂蜜、猪、牛、羊、蛇、蛙等。

2 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规模

2.1 林下种植

发展林下种植的有24家(处),林下种植面积1 347.3 hm2,占林下经营总面积的75.9%,投资额10 914万元,占林下经济总投资的72.3%,产量578.1 t,产值15 584万元,带动农民就业5 276人。在林下种植中,以林茶和林药模式为主,其中林下种茶面积1 176.1 hm2,总投资为8 393万元,产量175 t,产值13 507万元,带动农民就业3 219人;林下种药面积161 hm2,总投资为1 970万元,产量106 t,产值1 268.4万元,带动农民就业990人。

2.2 林下养殖

发展林下养殖的有35家(处),林下养殖面积333.6 hm2,占林下经济总面积的18.8%,总投资2 209万元,占林下经济总投资的14.6%,产值1 311万元,带动农民就业203人。林下养殖以林禽和林畜模式为主,其中林禽面积295 hm2,总投资为1 886万元,产量158 240只,产值1 121万元,带动农民就业166人;林畜面积36.6 hm2,总投资为168万元,产量1 470头,产值94万元,带动农民就业19人。

2.3 林下产品加工

全区林下产品加工企业7家,经营林地面积93.8 hm2,总投资1 970万元,产量2 454 t,产值2 383万元,带动本地区农民就业166人。

3 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林地、林木资源和气候优势。全区林地面积124 982.2 hm2,其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达到13 000 hm2,并且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黄山区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竹子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2013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空气和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一级、一类标准,森林覆盖率接近80%。全区物产资源丰富,是全省重点林业区县和三大毛竹生产基地之一,盛产茶叶、香榧、干菇、瓜果、蔬菜、宣纸等50余种土特物产和40余种淡水鱼类,均为天然的绿色产品,同时也是全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唯一产地和黄山毛峰的主产区。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润温暖,小气候特点显著。一般年平均气温为15.4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8 ℃,无霜期达210~230 d。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3.1.2 区位和政策优势。黄山区地处南方诸省入皖的要冲位置,是华东“四名”(上海名城、杭州名湖、苏州名园、黄山名山)国际旅游线的重要一极,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集散地和休闲度假中心。2012年接待游客970.90万人次。这也为黄山区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政策上,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实施林下经济发展“5211工程”,目标是力争到2016年,全省形成五大特色林下经济示范片,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33.33万hm2,林下经济产值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直接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林农人均收入翻一番。意见中对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的所得,依法减征、免征所得税。对林农销售自产的林下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民、村民委员会签订的林下产品收购合同,免征印花税;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业生产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省政府明确提出将把林下经济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新的增长点来抓。

3.2 劣势分析

一是规模小,林下养殖饲养大户少,难以形成产业龙头和规模优势,辐射带动能力差;二是管理水平和市场化水平低,传统的养殖方式占主导地位,科学养殖技术运用较少,且缺乏专门的行业协会,市场信息获取量低,品种选择单一,致使种养成本高,市场效益低;三是基础设施差,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先进的种养方式得不到发展,制约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四是缺乏资金支持,发展规模受到限制,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缺乏后劲。

4 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4.1 超前谋划,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相关规划

林业部门应积极协调其他有关部门,把道路、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黄山区社会经济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与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森林旅游相结合,挖掘林下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并注意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4.2 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各地小气候及地形地貌、土壤等立地条件,科学定位,合理选择种养模式,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避免盲目发展[2]。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林禽”“林菌”“林畜”“林茶”“林药”“林旅”等多类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4.3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种养技术水平

区林业和农业部门应将相关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确定为林下经济科技支撑单位,经常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林下经济培训讲座或深入林区进行现场指导,力求普及林下养殖、种植新方法、新技术,同时做好林下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预防及动物疾病防疫和科学饲养管理等指导工作。

4.4 多渠道争取资金,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建立、健全政府扶助、信贷融资、农民自筹“三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模式[3]。对龙头企业和林下种养大户等,通过申报应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林业贴息贷款等项目给予经济扶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通过林地流转、森林资产评估等渠道增加信贷融资,建议保险机构增加农业保险、森林保险各细分险种以降低发展林下经济的风险;通过招商引资、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进入林下经济发展领域;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行物种、技术、培训、饲料、防疫、销售的6个“统一”,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4.5 加强组织,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黄山区政府应成立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分管区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黄山区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首批20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之一,国家林业局明确要求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安徽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了很多具体的优惠政策;此外,发展林业产业的相关林地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税收和资金扶持政策也应得到落实[4-5]。

5 参考文献

[1] 吴志文.林下产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J].林业经济,2011(9):10-16.

[2] 黄大国.林下经济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10926-10928.

[3] 姜国清.安徽省林下经济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11108-11110.

[4]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62.

[5] 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