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梳理 强化基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考情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考考点。从2011年的高考考情来看,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考生判断实词的解释正确与否。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从2011年的高考考情来看,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另外,在翻译题中也将有所涉及。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题的形式,二是结合文言语句翻译的主观题的形式。
【考点解析】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常见文言实词”,主要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考查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就是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与辨别;二是“与现代汉语不同”,这表明考查着眼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性。《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高考考查的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使句子中出现使动、意动、为动以及名词作状语等现象。
【解题方法】
一、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方式主要有:
1.四个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比较四个选项中同一词的意义,要求选出与题干例句中此实词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3.题干例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属于某种语法现象(如偏义复词、词类活用),要求从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语法现象的一项;4.与现代汉语比较,找出加点的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对文言实词词义的判断,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仔细品味实词所在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从而准确推断出词义。其次,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以熟悉的例句和所推断出的词义作比较。最后,把各个解释(或选定的义项)放入语境中去梳理文意,联系上下文辨析、确认,因为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作出完全错误的判断。另外,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判断其在具体的句子中表示哪种含义,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据境析义,依境解文。如:
(2011年北京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小善 略:简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实词“略”,一定在原文中理解。“略”在句中应是“简要”的意思。
【答案】D
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高考语文卷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常见的题型有:1.选择与例句中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选出四组句子中(每组有两个句子),同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组。
复习文言虚词时,要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句,熟练掌握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特别应对使用频率高而常见意义和用法又较多的虚词进行重点的系统的复习。根据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向教材靠近的走向,考生必须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善于将其与试题选文中的同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和辨别。同时,考生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根据语境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用法灵活,很多时候不能想当然,而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予以判断。如:
(2011年北京卷)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 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解析】A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
【答案】C
三、如何辨析文言句式
1.掌握常见文言句式的基本特点。
2.借助典型例句,分类辨识。
3.在翻译的基础上,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
有些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如有些判断句等,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翻译来与现代汉语比较,从而掌握其特点。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我们将两者一比较,马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句子是定语后置句。
有些特殊句式或用法与现代汉语无太大差别,如主语省略与今天基本相同,再如“……为……所……”、“……于……”表被动,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寻找相同点,轻松确定其句式。也有一些特殊句式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但保留在今天经常运用的成语熟语里,如“唯利是图”的宾语前置,“弱肉强食”的被动句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加以类比,找出相同点,从而确定其句式。
4.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
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地把握。在阅读训练中,我们一定要将有关选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乃至全篇,仔细体会语感,断定语意,并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准确判断其句式特点。如:
(2011年北京卷)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解析】本题考查省略句式。D项中的“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