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嬉纵 倍用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嬉纵 倍用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看风水”迷上自然风光

1912年1月22日,陈国达出生在广东省新会县南郊的五福里村。由于家境贫穷,陈国达的父亲陈奕山14岁时就跟人当学徒,后来在一家酒店里当伙计。由于家里人口多,当店员收入又少,于是学过看风水的陈奕山,经常以帮村里的人选坟山、看屋场来挣钱贴补家用。

等陈国达长大点后,父亲出去“寻龙脉”时常常把他带上,一路上谈天说地,减少了旅途的寂寞。对于父亲的那一套“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经,陈国达毫无兴趣,倒是青山绿水把他迷住了。父亲告诉他,新会的地面挖下去几尺就是蚝壳层,他们家的井圈就是用地下的蚝壳层拌了石灰泥浆筑成的。蚝壳层的出现说明这里过去曾是大海,变成陆地的时间还不长。“山从哪里来?”“海底下有什么生物?”对于陈国达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没读过多少书的父亲回答不了。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陈国达便跑上几十里路到县城图书馆查资料。

新会县的自然山水也确实太美了,有圭峰瀑布、象山秋月等美景,每一处对幼小的陈国达都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长大些后,陈国达就不再满足于做爸爸的小尾巴了,经常一个人跑出去。上学以后,他常常邀几个同学,北上圭峰,南走崖门,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有一回,陈国达与同学去攀登城郊的象山,看到山上的悬崖峭壁,感到格外高兴,竟然留连忘返。傍晚时,家里人还没有看见他回来,一时惊慌起来。父亲赶忙请人四处寻找,直到天黑以后,小国达才一脸汗水一脸泥地跑回来。

文理兼修终生受益无穷

8岁的时候,小国达的心灵承受了人生的第一次沉重打击――亲爱的妈妈去世了!考虑到陈国达的姐姐已经成家,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为了不中断陈国达的学业,父亲将他送到新会县城的姐姐家寄养。

陈国达到姐姐家后不久,就通过考试插班进入了县立小学读书。新学校、新环境、新课程,使小国达感到耳目一新,眼界大开。而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还常常向学生讲述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如何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学生们听了之后都不禁群情激愤,陈国达幼小的心灵开始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1925年,13岁的陈国达考进了新会县一中。在初中期间,对陈国达影响最大的就是矿物学。矿物学中涉及的一些自然知识,如火山爆发的原因,冰川如何流动,以及根据三叶虫的化石可判断地层的地质年代等,都让小国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联想到父亲所讲的故乡新会沧海变桑田的故事,更觉得津津有味。从此,他迷上了数学、博物、地理等课程。

陈国达喜爱理科,但他并不忽视文科课程的学习。在小学读书期间,他就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参加工作后,他经常在科研、教学之余写写旧体诗词。他经常对子女说:“这都得益于早年的语文学习,从小打好了语文基础,对于后来的工作、学习、科研和一生的事业都有很大帮助。”

刻苦学习终圆大学梦

1927年冬,陈国达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初中毕业证书(当时新会县的学校是春季招生)。毕业典礼结束后,一个人生的岔路口摆在了他面前。当时新会还没有高中班,要继续上高中就只能到广州去,但家里又没有钱供他读书。而且广州的学校是秋季招生,要继续读也得等上半年。陈国达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愿意呆在家里吃闲饭,于是,他请人推荐,去离家十来里的仙洞乡小学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

仙洞乡小学是一所很小的初级小学,只有两个教员,农村的孩子上学迟,学生和新来的老师差不多一样的年纪。陈国达到仙洞乡小学不久,就听说中山大学预科招生的事。得知消息后他亦喜亦忧,喜的是他有了奋斗的目标,忧的是中山大学收费低廉,历来是家道贫寒的高才生们争相报考的地方,竞争非常激烈,而且预科收的是读过高一的学生,自己刚刚初中毕业,高一的功课没有学过。陈国达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鼓励他报考:“我没有读书,所以没有什么出息,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做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也为家里争一口气啊!”

父亲的鼓励帮助陈国达树立了信心,他决定全力以赴备战考试。他借来了高一的课本,在教书之余苦学高一的课程。那时的农村小学上课的时间比较集中,没有午休时间,下午四点就放学了。学生一走,他就关起门来念书,除了吃饭,他几乎不出房门一步。新会农村夏季天气热,蚊子多,乡里卖的那种又粗又长的蚊香熏蚊子不怎么管用,倒常常熏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陈国达就常常在这种蚊子和蚊香的夹攻中,在微弱的灯光下刻苦学习。

天道酬勤。1928秋天,16岁的陈国达终于考取了中山大学预科。此后他长期从事地质研究。1956年他创建的“地洼学说”被国际上列为科学史大事之一,载入世界科学技术史年表,而陈国达本人也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地洼学说之父”。

周祖汉摘自《家庭导报・家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