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养质疑能力促进自主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质疑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营造氛围树立质疑意识,创设情境广开求疑信息,课中布疑提高求疑水平,课后拓疑,提升质疑能力等教学措施,系统地阐述了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培养质疑;促进;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73-02

亚里士多德说过:“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所谓课堂质疑,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训练,达到“疑中锦生、疑中引疑、疑中质疑、趣在疑中”的目的,以深化求疑成果,发展学生思维。

一、营造氛围,树立质疑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1.鼓励质疑,培养质疑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怕不能回答学生的提问而胆怯,应该消除在学生中害怕失去老师威信或担心教学计划被打乱的疑虑。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们被“问题”牵头着鼻子走,让学生们因时质疑、因地质疑、因事质疑,时时刻刻都陷“问题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质疑,无论是浅显还是背离教材,都不能用一句话把质疑的火种熄灭,而应是顺水推舟,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疑中生疑,疑中释疑。

2.故事激疑,培养质疑精神。用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质疑”是学习的关键,是求解的前提,是进步的阶梯,从而树立质疑的意识,激发问“问题”的欲望。如: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瓦特对一壶烧开的水产生疑问而发明了蒸气机;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质疑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理。

二、设置情境,疏通求疑渠道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们的质疑水平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质疑能力,仅仅有一定的知识和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设置问题情境。作为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适应学生们的质疑方法,当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性格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情况,设置一些别出心裁的情境,让学生在质疑、稀奇的心理中尝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始终处于“备战”状态。

举例:在讲解“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先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都玩过哪些项目?你是怎么玩的?再出示游乐园主题图,问:“以上这些运动方式相同吗?”然后师出示分类情况:

火车?摇摩天轮

滑梯 风车

缆车 转椅

平移 旋转

学生看到这样分类,会立即产生“疑惑”:为什么可以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加上教师的恰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问:究竟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动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平移或旋转的?……这样由这些系统地提问,就导出了这节课的要点,同时也不断提升了学生们的探索欲望,起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当然,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就能自己从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可在老师的帮助下使问题得以解决,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有疑则问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求疑信息的交流。

三、课中布疑,提高求疑水平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得知,为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故意布置一些“陷阱”,设置一些疑问,从而在老师特意的引导下逼学生们就犯。

比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平移距离”时,便可创设情境设疑,在湖面上行驶着一条小船,船头停着一只红鸟(显示一个点和红鸟),船尾有停着一只绿鸟(显示一个点和绿鸟),开动小船(课件演示小船移动),当船停下来时,让学生质疑:究竟哪只鸟经过的距离长一点?学生讨论并反馈理解了:“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船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避免了“平移前找一个点,平移后找到另一个点”的错误。这样,从有疑到无疑,学生在主动、积极地质疑的同时,也理解了新知。

针对学生对新知有所掌握和理解并竞相“试一试”的心理,还可设计一些趣味性、多样化的基本题满足学生的求疑欲望。在训练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常见常新的变化中激发求疑的情感,发现解疑的规律,随时及时解决疑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以至达到深化求疑成果的目的。

四、课后拓疑,提升质疑能力

课后制订出适应学生实际特点的训练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求疑的途径,又补充了不少课题中所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课后的疑问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联想后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如:学了“找规律”这一课后,学生问:自然界为什么有春、夏、秋、冬这样的规律?……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查找资料进行解疑。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更将学生好问好学、探索求知的行为引向社会、家庭、课外书籍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促进了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发展。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求疑的途径,又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导”的活动紧紧地寓于“疑”的教学之中,并让学生从“无疑”中“存疑”,再从“存疑”中“释疑”,这样才能在“疑”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谭保斌.小学班主任学[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兴平.班主任与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