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汉比较法助我一臂之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汉比较法助我一臂之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受汉语文化影响深刻的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难免受到母语的影响,而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有限,使得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步履维艰。本文以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比较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打开中学生思维意识里英汉文化差异的大门,并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为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 跨文化意识 英语学习能力

在《中等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 “要注意导入英语国家的内容,让学生具备接受外来文化的意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尊重异国文化并且善于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就不仅仅是要求英语教师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通过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增强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能力。而且在高中阶段更应带领学生探讨英语语言里更深层的内容和规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语音学习方面

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词汇的学习仍然是他们学习的基础任务。如何学习词汇成为他们跨越式进步赶上其他同学,又能刚好的学习理解并应用这些词汇的关键。词汇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发音,但是有些学生的发音还只停留在只读字母音的阶段。

语音关是教学的第一关。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起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音尤其是音标教学几乎是零。对语音教学的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拼读单词时只会读字母音,甚至分不清清浊辅音、长短元音,而音标组合更为混乱,也不能够自如地运用拼读规则。读音基本技巧自动化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在目前使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中词汇量大是共同的特点。如果在语音学习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单词的读音就有很大困难,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很多学生即使成绩上游的学生也存在读音不准的问题,而更多的学生是根本不会读。这就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尽早添加音标教学,给学生学习词汇的金钥匙”。学生拥有并能够灵活应用这把金钥匙遇到问题时才能迎刃而解,游刃有余。

如何才能让学生走上正确发音的道路呢?首先,以汉语拼音与拼写为例进行对比,汉语中是有拼音到汉字,英语当中同样也有音标到拼写。英语音标就像汉语里的拼音。英语音标中五个单元音/a/、/o/、/e/、/i/、/u/与汉语的五个元音a、o、e、i、u的发音和形式是一致的。辅音音标与汉语拼音当中的辅音大致是一样的。单词是通过拼音拼出的,一个汉字也是通过辅音加元音拼出来。英语单词是元音加辅音构成一个音节,多个音节连在一起加上相应的重音符号就能产生这个单词相应的拼写。当学生们认识并补充了这些差别后,就为他们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发音开始,让学生逐渐的产生并强调这种英汉的不同,在未来学习英语的道路上就会避免产生这种生搬硬套汉语的中式英语,加强并巩固学生比较学习能力。而大量又枯燥的词汇记忆就会变成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

二、词汇内涵方面

在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中,能够直接英-汉意义及词性都对应的词微乎其微,而更多的是不对应的现象。词汇教学不仅仅是词义教学,不能停留在词义上,就词论词。词汇教学就应当跳出词汇的范畴,就是放眼词汇内在与其背景文化。“教词汇=教文化=教思考=教学习”。

词汇教学就是要以文化为背景,借以英汉内涵相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转变死记硬背地记忆单词。由词义到文化到思维,从文化和思维的角度推测思考词汇内涵,使学生掌握词义及词性的演变规律,把枯燥的背单词变成乐学有趣味的学习,并从中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开始学习一个新单词的时候就应首先明确这个词的内涵及其所指的范围。并在文化比较中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来说,在课堂上遇到bird 这个词时,就应抓住机会培养学生对这个词的文化内涵及所指展开比较。在汉语里如果问:“鸟是什么?” 大多数学生会回答麻雀,燕子,鹰,等会飞的一些动物,其在汉语里是一个总称而并非真正的指某种动物。而在英语里则不同,除了上述所说的燕子等是鸟外,在家禽里像chicken、duck、goose也是bird。更有甚者,bird在英语里也可以指girl或者年轻女人young woman。但这一说法有点鄙夷人的意思,类似于汉语当中的“妞儿”。而birdman在翻译时,且不可翻译成“鸟人”,而是指飞行员或者可以驾驶飞行器的人,也可以指从事与鸟类有关工作的人,而翻译成“鸟人”却是辱骂男性的诨话。如果在课堂上我们能够提及到这些不同,或许能过激发学生们找不同的热情,从这一个方面逐渐培养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短语内涵方面

现在出国留学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在出国前这些学生们已经学习过外语而且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外语学的很棒,但是当他们到达英语国家后仍然不懂他们所听到的和读到的,而他们的交流就更成为一个问题了。为此他们不得不参加专门为非英语国家成年人准备的“外国人说英语”课程。中国学生也学习了英语,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这个由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的转变中,文化差别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首先就应把自己置身所学习的文化中,其次要在实际的文化生活环境或者创设的环境下深刻理解短语的内涵以及在语境中的真实含义。例如,end of story是个看起来很简单的短语,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其本义,并不清楚它在日常应用中的引申义。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表示“故事的结局”,这也正是大多数学习英文的学生普遍的理解,但是在这样一个对话中,就应有所改变。例如:

-Tom:Mom,May I have another piece of watermelon if I promise to behave well tonight?

-Mom:No you can't,you have had enough and you can't eat anything from now to tomorrow morning。End of story。(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

在这里end of story应表示这位母亲在孩子的讨价还价中立场很坚定,说话没有回旋的余地。

诸如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多拿一些来比较。创设不同的情景,演绎丰富的课堂教学。在比较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在比较中我们了解了同样的词语变化多端的意义,在比较中了解了对方也加深对自己的文化的领悟。所以当老师在讲解一个短语时,应该从不同方面,结合不同语境把短语的应用做到灵活多变。

总结:正如语言学家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而不能真正的使用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并能重视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渗透到外国语言文化比较中去。

外语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外文文化因素,在比较中创设环境,把该有的文化素质应用到创设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学习外文时把自己投入到外文文化中去,不断的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