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构全新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感谢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活力之风。的确,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假如我们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不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不能全方位了解新课程的教材体系,不能构建出一种全新的美的语文课堂教学,即使给我们一片语文的大海,我们又怎能找到和学生一起倘佯的自由的感觉呢?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衷心希望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做麦田的守望者,树立新观念、了解新体系、建构新课堂,真正达到守护每一位学生的爱心、每一位学生的希望和每一位学生的未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全新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17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学生的课堂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常常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本班曾有一个学生,其他成绩都不错,唯独语文成绩不理想,学习语文也比较被动。自从让她扮演语文科代表的角色,她很快就产生了与语文科代表角色相应的行为模式,学习语文显得格外主动,认真努力了。时间一久,她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地利用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扮演角色。比如,教学完《谈编报》就让学生扮演出报工作人员的角色,编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担任这一角色后,马上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板报出的毫不逊色。此时,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何愁学生的学习劲头调动不起来?另外,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要学生上一堂课、批改作业等。适时地采用这些方法,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角色地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堂导入,吸引学生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所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几分钟内,往往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这段时间就成了课堂教学的“真空时段”,在这期间教师如果已经进入教学中心环节,那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无法接收到教师传递的信息,教学就取不到预定的效果。况且,利用有效的课堂导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组织和计划上,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有效的课堂导入,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
三、课堂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方法是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刻意营造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在动态中探索求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言论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调动起自觉掌握知识的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求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是包含于讨论和启发过程中的。
显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四、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
1. 分组分工。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按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具体情况,根据优势互补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异质分组分工。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不太好但人缘好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虽然顽皮但网络技术过硬、收集信息、表达能力很强……教师综合考虑,在分组时互补,分工时扬长避短,实现一个相对的平等,激励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积极性。而决不能单纯按学习水平的好中差划分,这样容易给优生造成超越于集体的优越感,让差生产生一种内心的自卑感、抵触感甚至产生合作时“随大流”和“搭便车”等自暴自弃式的消极“怠工”现象,这就使得合作学习成为某些优秀学生的专利而使合作学习“名存实亡”。同时明确小组的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及其职责,明确合作、发言、展示方法,尽量减少合作的无效劳动。
2. 掌握方法。(1)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圈点批注、阅读的方法、概念的解析等,如第一次学习某种写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种写法的概念和用法,然后学生才能运用分析;(2)教给学生怎样合作,如发言的有序性、学会倾听、摘要记录等;(3)教给学生怎样探究,如查阅资料、筛选信息、实践考证等。方法明确了,才能保持学习的有效进行。
3. 主导有度。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习过程中,教师控制整个课堂结构和进程,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补充学习素材,组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展示,还要在过程中对每一组的学习情况予以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的点拨,同时掌握小组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解析,确保学习效果。
4. 评价保障。制定与新的学习方式相配套的学生课堂评价机制,对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可操作的细化评价,保障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全员参与性和学习效果。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几乎任何一种变革和习惯的养成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强制,只有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约束引导其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评价机制的制定一定要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可操作性要强,否则很难坚持。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学生探索过程
在这方面,我们要做以下努力:一是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单方面预设问题、把学生作为置问的主体、以“问”确定教学目标、以“问”组织教学的模式。二是善待学生提问。允许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个学生,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兴趣和勇气。三是遵循渐进原则。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要遵循渐进原则,让学生经历“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发展阶段,促进课堂的优化。四是持之以恒训练。教师要整体规划,从细处入手,长期系统训练,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努力为学生有效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并作好充分指导:一是激发探究的情趣。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情境和途径,激活学生探究潜质,帮助他们在探究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二是活用探究的形式。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的特点,把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探究形式勿强求一致。组织合作探究的教学流程可以是:小组共同讨论,筛选和提出有价值探究的主题;小组成员分别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小组汇总、整合资料信息,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按照方案共同实施探究活动,整理探究的成果;汇报、展示探究的过程和成果,师生共同反思和评价。三是拓宽探究的范围。鼓励学生到课外探究,允许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教师给予引导,化有限资源为无限资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 玲,贺学根.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的有效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
[2] 邢秀凤.语文课堂对话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西合浦县西场中学 53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