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冀能加强和改进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多校区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问题 策略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多校区办学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学生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师生间沟通不畅、校园文化不完整或不统一,教育资源配套缺乏等问题。探讨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服务学生的意识,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多校区高校比较常见的学生管理模式有三种:(1)集权式管理是原来单一校区的延伸和发展,有利于全校学生管理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行动,既避免了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又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但是这种管理的成本较大,管理效率较低,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学生管理人员积极性的调动;(2)分权式管理是“以块为主”进行管理,各个校区有自己独立的、相对完整的管理队伍和管理自,能够能够较好地发挥校区领导和学生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但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权力分散,会弱化学校的统一管理,尤其在新校区建设之初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归属感、学校凝聚力的形成会带来较大的压力,再加上各校区职能管理机构的重复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加大了经费支出,还会出现校区之间信息沟通少,管理相对封闭的问题;[1](3)条块结合模式的管理是集权式和分权式管理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加强了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各个校区的积极性,有利于盘活资源。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重复建设、交通和通信成本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相对提高了管理成本。另外造成各个校区管理委员会缺乏对人财物资源的调控权,和校区管理委员会与驻区各个单位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协调的难度较大。

2、师生间信息互通不畅

多校区高校由于校区分散,很多高校的教师都是由校车接送的,上下班来去匆匆,除了课堂上与学生有限的接触,课下沟通交流机会很少。沟通交流不足,造成师生互动性差,使学生的许多心理与思想问题被遮蔽,加大了师生之间的隔膜。同时,因为各个高校的校区大多是按功能来划分的,通常采用的是按年级或按专业划分,这种划分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导致校区群体构成同质性与大学生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还容易引发一定的心理问题,给学生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困难,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3、校园文化不融合

校园文化往往在无形中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但是多校区高校的分校区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深厚的校园文化,主校区的校园文化也未能很好地通过有效的渠道渗透进分校区,造成校园整体文化不融合,使学生对归依的大学产生陌生感,缺乏认同感。另外,新建校区往往地处偏远,周边环境有待规划和建设,给学生安全教育增加难度。同时又由于新建校区缺乏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和历史文化底蕴,淡薄的人文氛围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教育配套资源短缺

高校合并旨在科学整合,优化利用重组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但目前不少高校的各个校区之间距离远, 交通不便, 教育资源在不同校区的配置状况不均等。核心校区除了特色建筑、校园环境、教学科研设施和自然人文景观等硬环境外, 还有名师大家、校风、风学等多年积淀形成的软环境。[2]分校区的师生很难享受与核心校区相同的丰富资源,多校区之间很难对有形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很难实现个体发展的机会均等。尤其在学风、教风、校风等多年积淀形成的无形资源方面,更不可能跨时空的相互影响,实现共享。

二、关于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借鉴和运用西方多学区大学“宏观集中决策,微观分权管理”的成功管理模式,构建扁平化的学生管理组织机构,逐步使管理职能和权限下移,在同一平台上建立多个学生工作中心,减少管理层次,增加每一个管理层次的管理幅度。各个校区学生工作坚持统一性与相对独立性相结合,工作任务中的具体措施、具体办法、具体操作有相对独立性和灵活性,从而调动各个校区学生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学生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如校院之间采取目标分层管理模式,将部分学生管理职能和权限下移到学院中去,扩大学院的自;针对各个校区的定位不同,学生的特点也有所不同的情况,适度扩大各校区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管理权限,实现实行学校与校区之间,校区与校区之间的多校区学生管理条块结合的一体化运行体制。

2、完善网络建设,更新管理理念

多校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手段上要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校区与校区间、学校与校区间、校区内部各部门间等一套完整的、多层面的学生管理工作网络信息系统。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各种工具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换,如转达文件、办理各种电子手续和业务、召开电子会议、课后辅导、对话聊天等,真正实现办公管理的自动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还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包下来,管到底”的理念,改变“消防员”、“保姆”的身份,建立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管理理念,在尊重、理解的宽松环境下,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管理,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既发挥学生资源与潜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也使学生通过参与管理,了解管理工作的意义,加强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沟通,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3、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特有的文化现象,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教风、文化生活、教育设施、社会组织、传统习惯等内容,它在大学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在大学教育全过程都发挥作用和影响。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融合不到位,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多校区大学应强化化融合的意识,消除一切落后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促进校园文化逐步融合、逐步发展,使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机整体。首先,全体教职工要对各校区的特有文化加强认识,加强各校区校园文化交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逐步融合;其次,学校也应该尽量提供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融合,通过各校区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学生间的联谊活动、文艺汇演活动、体育赛事活动、社团活动等,增加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并达到体验各校区不同文化氛围的目的,催进不同校区间校园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发展。

4、优化教育配套资源

首先,学校应加强新校区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建设,推进新校区硬件配套和软件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配套资源,营造育人环境。其次,要平衡各校区之间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配备,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构建责权清晰、分工合理、合作有序的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人性化和网络化。使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根据服务的种类加以组合,直接面向学生开展工作,比如建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学生服务的内容可包括学生贷款咨询服务、学生权益维护服务、公证人服务、家庭法律服务、犯罪服务、身份盗窃服务等;[3]再次,要努力搭建学生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要特别注重以信息化带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现代化,从学生住宿、联系临时工作、就业,到心理咨询、查阅图书资料等各项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实现,学校对学生的指导教育也可以通过网上进行。

参考文献:

[1l吕雪峰.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9期[1] [3]

[2]焦辉.多校区大学生管理工作探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4期[2]

[3]孙英琨 眭建.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研究.文教资料.2011年6月中旬刊

[4]杜毅.论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