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提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应考虑发展战略重点和发展战略取向两方面。

关键词:农村教育;不平衡; 经济发展;优先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4-0155-03

农村问题是国家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探讨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对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村与城市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造成城乡发展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劳动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途径,无疑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笔者认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一、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第一,国家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农民教育负担过重。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虽然显著改善,但仍嫌不足。在教育财政制度上,我国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分担的基本特征是地方负担为主 ,中央政府只提供少量的补助。国家把农村教育交给了县镇,而县镇财政支付能力有限,教育经费在农村实际上主要由农民直接负担。城市居民只负担子女的杂费和其他学校收费,不再直接负担义务教育经费。农村居民除了负担子女的杂费和其他学校收费 ,还要以农村教育费附加及教育集资的方式负担大部分义务教育基建费和部分事业费。

第二,农村教育质量不高,城乡受教育机会存在较大差异。教育所带来的个人福利的增进并没有均匀惠及每一个人,城乡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在城市已普及微机教育,实施网络教学的今天,一些贫困农村小学甚至买不起必须的课桌椅、粉笔,常因为基本教学仪器不足而使办学难以为继。而农村教育师资水平较低,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影响着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这使农村教育的质量一直都在低水平徘徊。低质量的教育使农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个人的教育收益都不明显,降低了农村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使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减少,这突出表现在农村教育的辍学率明显高于城市上。

第三,教育改革的某些措施造成了城乡教育的不平衡,加大了城乡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一方面,招生评价存在以城市教育为中心的倾向。如,注重能力素质的考查,加大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的分量等。这些改革的动机是好的,对选拔优秀人才非常重要,但对那些缺乏优秀师资、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的学生显然不利。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使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减少。农民支付能力的不足不仅会影响农民对高等教育的投资的热情,也影响其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农村学生或者干脆放弃考大学的愿望,辍学在家;或者选择收费相对偏低的一般性院校。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一般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所抬头。由此看来,现行的某些教育制度安排使农村学生获得社会提升的机会明显减少,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二、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提出

教育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城乡人力资本存量的不平衡,这是制约我国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同城镇存在着巨大的差距。2000年,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大学程度城镇是农村的18倍,高中程度城镇是农村的4倍,初中程度人口数量,城乡基本接近,只有小学程度人口数量,农村大于城镇①。如果考虑不同受教育程度质量上的差别,城乡人力资本存量差别更大。农村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难以推广运用,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耕作粗放,农村经济始终处于低水平半自给状态。这就存在一种不良循环:“农村教育落后

―农村劳动者素质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教育落后”。类似地,也存在这样的不良循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人力资本存量不平衡―城乡经济不平衡―城乡收入水平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我们知道,循环总是带有一种强大的惯性,要改变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不良循环,就需要借助某种力量打破旧循环的惯性,从而实现新的良性循环。

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化和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从各国教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其真理性都已得到证明。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状,笔者提出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三、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增加农村受教育的机会,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制约了农民在未来获取社会升迁的机会;而低质量的农村教育使农村学生很少获得高收入工作的机会,这使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缓慢。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居民收入是乡村居民的2.9倍。在资本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水平与支付能力的差异使教育分配趋向不平等,而城乡的教育分配不平等则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并呈现出收敛的趋势。Galor和Zeira(1993)的研究认为,个体在进行教育投资决策时存在投资门槛h,通过比较效用的大小,初始财富大于h的人进行教育投资是最优的,而初始财富在某一值f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含着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平等的教育服务是每个人应当获得的基本人权。自亚当・斯密以来,教育就和社会公平和经济进步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舒尔茨认为教育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基本因素,“总地来看,我们的初等、中等以及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减少个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手段”②。教育对收入的形成和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让穷人接受较多的教育会减少社会收入的不平等。与土地和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平等分配对全面的经济增长和贫困的减少更加重要。Comer(1988)在他的论著中指出,教育在减少未来的分化和社会不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③。在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将教育公共投资向农村教育倾斜,通过分配教育服务保证农民能够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因此,社会应该通过制度安排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的办学质量,改善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和途径。

(二)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村人口的城市化

现阶段,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已成为农业产业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里走出来,进入第二三产业,这更加大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据估计,到2020年将有2.2~2.3亿的人口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存在,首先,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其次,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会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且闲置劳动人口数量过大,会导致社会秩序恶化,社会治安混乱的严重后果。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是解决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就业的根本出路。农民城市化战略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是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和现代民主制度建立的根本保证,其创造的巨大市场需求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持久的动力。目前,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低的国家。随着城市化和劳动力市场化的进程,必然会逐步放开农民进城的限制,而农村大量人口进城创业、就业,必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大的趋势中,最大障碍将不再是政策限制,而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问题。因此,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国家应通过各种途径,从全民族、全社会的利益出发,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实现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三)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的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证实和认可。农村教育的发展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农村教育,可以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世界银行对低收入国家农民教育与农业收益的关系开展了18项研究(Lockheed 1980),研究报告的结论是,一个受过四年初等教育的农民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多生产8.7%,研究还发现,如果进行如化肥、良种或农业机械等补充投入,教育的收益会更大(可增产13%)④。在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研究(Jamison and Lau 1982),以及近来在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孟加拉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Jamison and Moock 1984,Moock and addou 1992),进一步证明了教育对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而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加快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研究表明,农业技术扩散与扩散主体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杜雷塞米(1989)发现,印度农民使用高产稻的水平与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正相关。林毅夫在对湖南五县500个农户采用新稻种的研究中,发现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倾向于较早采用新稻种⑤。

另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可以通过教育收益的外部性来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它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最有效的手段和最持久的推动力。Foster和Rosenzweig发现学习的外溢效应的强有力证据:农场主自己的和其邻居的关于高质量品种的经验,显著提高了效益,拥有一个有经验的邻居的农场主比其他人赚取更高的收益⑥。从教育――生育决策分析,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村抚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减少其对子女数量的需求,从而降低农村的生育率。教育对农村社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减少犯罪率,增加社会内聚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等。

四、结论与建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包括科教兴农,而科教兴农必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对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发展的战略的重点上,不能只注重增加教育经费,而忽略了“教育”本身。农村的教育发展与经费投入有极大的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教育观念、教育决策、教育法规等也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如何从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高度做出农村教育发展战略决策是教育现代化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二是在发展的战略取向上,立足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农村经济发展,而应考虑到农村的全面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教育与经济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联系,它只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资金、区位、管理、自然资源、国家政策、周边环境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注 释:

①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②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05.

③Comer J P Educating poor minority children.Sci.Am.1988,259(5):42―48.

④Lockheed M,Jamison D,Lau L 1980 Farmer education and farmer efficiency:A survey.Econ.Dev.Cult.Change 29(1):37―76.

⑤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0―243.

⑥Foster,Andrew,and Mark R.Rosenzweig,1995,Learning by doing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 Capital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agricultur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P.1176―1209.

参考文献:

[1]Martin Carnoy.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M].闵维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善迈,袁连生.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教育研究,2002,(06).

[3]Durlauf,S,1996.Neiberhood feedback’s, endogenous stratifica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Proceeding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 W. Barnett,G.Gandolfo, and C.Hillinger(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Galor,O, and Zeira,J,1993.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macro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60,No.4.

[5]Jamison D T and Lau L J 1982. Farmer education and farmer efficienc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World Bank, Baltimore, Maryland.On Prior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彭艳红(1976―),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

[收稿日期]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