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新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新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本化管理的深入认识,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为了读者一切”和“为了一切读者”两种“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提出了异议,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melts the management to the person book 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ccording to university library actual situation and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behavior custom, right “for reader all” and “, for all readers” two kinds “humanis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idea raised the objection, and has expounded own viewpoint.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人本管理

key word:University library The person book melts Management

作者简介:喻济洪(1955,9),男,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图书管理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管理。

一、前言

随着高校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的转变,人本化管理理念被引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学术界关于高校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与服务也进行了许多探索,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有400余篇学术论文是直接关于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研究。在已有研究中,提出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一切”人本化服务理念,并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提出了多种服务模式和管理策略。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发现,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一条主线是“为了读者一切”,认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不应该过于制度化,而应该尽可能从时间、空间、环境等方面为借阅者提供便利;另一条主线是“为了一切读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借阅者提供服务的,应该以人性化服务理念贯穿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不遗余力地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其核心思想是针对个性化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以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然而,对于这两方面,笔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二、人本化管理的重新认识

人本化管理,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企业员工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它源自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一方面是指管理过程要关系人,管理目标要服务于人;另一方面是指管理方法要进行情感式的管理,即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在实际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情感式管理方法更能调动主体积极性,能更充分地挖掘人的潜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被广为推崇。人本化管理把“人是机器”或“活机器”的传统观念彻底摒弃了,转而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认识到人是知识载体的基础上,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本化管理的兴起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人本化管理不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有力的手段,而且已经成为各行业都普遍接受和广泛采用的管理方式。原因在于,人本化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从企业人本化管理来看,管理主体是企业,管理客气或称管理对象主要是企业员工,管理目的是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效率和满足个人不断发展。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而言,这些因素有了较大的不同,管理的主体的性质有所不同,管理的对象在本文中不是指图书馆员工或称为工作人员,而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管理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通过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图书馆效益或工作效率,而是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针对读者的人本化管理有必要对“以人为本”进行重新认识。

在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中,我们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但“以人为本”并不是要满足读者的一切需要――“为了读者一切”。 “本”这个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在不同的词条中有不同的内涵,在哲学上也对它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把“本”理解为是世界的“本原”,另一种是把“本”理解为是事物的“根本”。在人本化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而是“根本”的本,它与“末”是相对的。笔者认为,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我们在理解上的偏差,就会导致在应用上的错位,从而会使实际工作产生错误的导向。以人为本,不能理解为“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它不是要回答“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如果这样理解,这就与人本化管理几乎不相关了。那么,这里的“本”应该怎么理解呢?事实上,这里的“本”应该理解为“根本、中心的、主要的”,与“末”相对。即是要回答“什么是最根本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换句话说,“以人为本”说的是“与神、与物相比,人是更重要的、也是更根本的”。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把对物的管理放在第一位,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这一点与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是一致的,同时也与“学校教育,学生为本”相一致的。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未来的发展、健康的成长服务。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以人为本”也是如此,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本”是读者,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在于提供信息资源,而不是其他方面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人本化管理具有相同之处,这就是: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管理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过,需要我们认识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人本化管理通过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通过给读者提供为自我发展更快、更好“充电”的环境来激发读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创造性。因此,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不是也不能是“为了读者一切”,而只能是在学校经济和其他条件能够承受和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读者提供满足学习需要的信息资源。而其他方面的环境、服务,并不一定越“优质”越好。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一方面要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改善学习和借阅环境,另一方面更要抓住高校图书馆是提供信息资源这个“本”。

有教师,也有学生,还可能有校外人员。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在图书资料的借阅服务方面,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为了一切读者”。由于不同的读者工作时间、作息时间都不同,有的人提出图书馆应该是二十四小时开放制,为一切类型的读者服务。然而,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在行为习惯、作息时间等方面已经有不规范、不规律的现象和趋势,如果高校图书馆再继续“创造条件”,既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校图书馆管理就不能“为了一切读者”。

三、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实施对策

图书馆作为搜集、收藏信息资源供人阅览的独立单元,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之。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储藏图书文献资料的专门机构,不仅担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同时还具有文化素质教育职能和思想教育职能。因此,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状况是高校整体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为读者服务。

第一,要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和服务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不仅受主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高校图书馆既要与读者建立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又要创造一个令人舒心愉快的借阅条件和学习环境。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既要不断丰富图书资料的存量,又要尽力改善图书馆的条件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业务能力培训、服务水平提高,以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知识的天堂、和谐的书苑。但要明确,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文献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读者一切,不能为了面面俱到,而影响到中心任务,也就是说要抓住“本”。

第二,要提高图书馆开放时间、开放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尽力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但要明确不是为了“一切读者”,而要有利于大学生作息时间的安排。人本化管理,要考虑到人性的合理的需求,在合理的要求下,制度完全可以体现温情。比如,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时间都与行政人员上下班时间相同,早上八点教师开始上课、学生也进入教室上课,图书馆开始开放,当中午十二点或下午六点教师、学生下课时,图书馆也停止开放。这就导致老师、学生有时间到图书馆借阅时,图书馆却是关闭的。针对这个问题,有些高校实行了书库延长开馆时间,期刊库全天开放的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尝试。但是,有的大学生在通宵阅览室不是学习,而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既不利于白天的课堂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时,还应该符合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并结合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实际。

第三,高校图书馆管理,不能照搬企业人本化管理模式,而应不断探索符合高校图书馆管理特点人本化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与企业人本化管理,无论是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还是管理目的、任务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应该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机制。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表现在:书籍整理应该尽可能考虑普通读者的查阅习惯,书刊的摆放便于查阅;借阅流程尽可能简化,给借阅带来便利,节省借阅流程的时间;服务方式态度亲切有礼,图书馆工作人员乐意回答读者有关图书借阅方面的具体问题;图书馆开放时间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读者的借阅需要。

四、结语

图书馆人本化管理方面探讨在近年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已有文献资料主要是从正面进行研究。本文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论述,这不是对人本化管理和已有成果的偏激理解,也不是简单的学术探讨,更不是主观想象,而是在实际经历和交流中发现部分图书工作人员已经出现对人本化理解的错位、服务方式方法的偏差、图书馆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并认为有必要对这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强调,以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对人本化管理、人本化服务有正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陆文.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的探索[J].北京档案,2006,(6):36-37.

[2] 朱国萍.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7,(6):15-17.

[3] 师雪霖,牛振东,宋瀚涛.数字图书馆互操作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5,(14):27-29.

[4] 赵研科,莫雪梅.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化思考[J].图书馆,2005,(5):96-98.

[5] 黄丽娜.论高校图书馆公共关系的基本环节[J].图书馆论坛,2009,(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