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交流 教学相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交流 教学相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教学是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由教师、学生和数学教学内容组成的多向性活动。结合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交流能力,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入备课,确定课堂交流的聚焦点

我们的教学预设要围绕教学目标准备更多宽松、开放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思考、发表意见、参加争论的机会,进行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针对不同课型和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使得学生的交流得以聚焦。

1.打开学生思路,捕捉交流资源

如教学三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几个空白的计数器,在上面标出数位,然后要求学生画出4颗算珠表示出一个三位数。把你想的过程记录在本子上,并与同桌交流。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走到学生身边,及时观察学生思维过程的原始状态。教师注意有选择地捕捉教学资源,作为后续交流的材料。第一种:每个数位上都有算珠;第二种:画出的数末尾是0;第三种:画出的数中间是0;第四种:画出的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以后,再把问题改成画出6颗珠表示一个四位数。学生很快就能写出多种答案。

2.提炼思考问题,切中交流要害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注意提炼重点和关键问题,引导交流的走向,突出交流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第一人思维”,即如果第一人在交流中给出正确的结果后,教师做什么的问题。

如在教学48+25的口算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准备怎样口算?再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甲在交流算法时,他的同桌乙站起来说:“这是我的方法,他在交流时不是这样想的。”而甲说:“这的确是他的方法,交流时,我觉得他的算法:45+25=70,70+3=73算起来很方便,所以就说这种方法了。”多好的想法啊!这就是交流的互补作用。

3.并联呈现结果,关注联系沟通

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关注交流结果的联系沟通。并联地呈现结果,有利于学生突破点状的思维,从整体上来比较、分析问题。如在教学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题时,教师可将了解到几种典型的计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组织交流:(1)都看得懂吗?他们分别是怎么计算的?和同桌互相说说。(2)你觉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通分?第一个问题突出了对算法多样化的感受,第二个问题自然地对算法进行了优化,突出了交流的核心问题。

接着再出示一组题,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各种算法的优劣:① + ②- ③+。 给足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应用练习引发讨论与碰撞,充分暴露原创思维,这远比简单地总结出“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结论更有意义。

二、创设交流氛围,提高交流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交流氛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尽量思考关于教学内容不同方法的表征,这对设计好的交流话题非常重要。

1.创设其他情境,促进学生交流

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地领悟数学知识。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领悟连减应用题的两个数量关系,师生共同创设了一个“撕纸”情境:“将一段长26厘米的纸条,第一次撕下15厘米,第二次撕下5厘米,还剩下几厘米?”随着师生共同完成“撕纸”的操作,学生们已将这一过程编成了实际问题。接着安排了“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共同研究、相互交流、全班汇报”的过程,重点对“26-15-5”进行了研讨。

2.拓宽数学知识面,发展交流能力

积极组织并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兴趣,是促使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正方体》后,可以组织这样一次数学课外活动:把一张长20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硬纸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长方体纸盒,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可用粘胶)通过学生的折、剪、拼等操作活动,加上合作交流、思考现在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找出这种纸盒(特殊数据)容积计算的两种方法,进行灵活的计算。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同学间密切合作,身心愉快,在和谐的气氛中讨论探究、交流信息,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数学交流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会想、会说、会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