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乡村的年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乡村的年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到腊月,年味就在乡村弥漫开来。和城市里过年时的冷清相比,乡下人是十分看重这过年的味道的。过年,是乡下人一年来难得的休闲娱乐的节日,他们会用自己朴实的方式,把年装扮得异彩纷呈。年的味道,就在他们的一声声欢笑中,在买回的一担担年货中,在一盏盏灯笼中,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变得越来越浓。

庭院里那一株株燃烧的红梅,是点燃乡村早春的鞭炮。盛装的姑娘,是新年的眉眼。而火红火红的春联,是新年最吉祥的祝福,化作了乡村丰年的音符。

此时,辛劳了一年的农人们,便会抛下生活中的烦扰,把自己融入进欢乐的海洋。舞狮子,踩高跷,唱大戏,抢新娘,一派锣鼓喧天,祥和吉祥的热闹景象。

乡村的年,最有味的应该是除夕夜。民谣点亮了乡村不眠的灯盏,家家户户的兴奋与欢乐在静谧的灯光里流淌。灶膛里燃着一家的红火,炸圆子、炒蚕豆、煮花生,浓浓的香味把小村熏染得芳香醉人。灶膛里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把来年的日子烧得旺旺的,一串串的红辣椒,像一盏盏高挂的红灯笼,照亮农家的年月。小孩子天真而快乐的在农家小院跑着跳着,放鞭炮,滚铁环,玩家家,把童年的欢快尽情的挥洒。妇女们则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嗑瓜子,剪窗花,纳鞋底,把一年来的喜怒哀乐和闺蜜一起分享。此时的男人们,则显出一种朴实的粗犷,他们买来几瓶老白干,邀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炒上几个菜,边吃边聊,计划着来年的生计。他们大口的吃着肉,大碗的喝着酒,划拳的吆喝声响切整个村庄。他们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靓丽的装扮。在他们朴实的言谈中,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美好的向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年的脚步,就在农人们期盼的目光中,越来越近,新年的钟声,伴随着美好的祝福,敲响在乡村寂静的夜空。新年,终于来到了村民们的中间。

虽然年已经过了,但年的味道却并没有在乡村消失。整个正月,乡村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走亲戚,访朋友,唱大戏,耍龙灯,好不热闹。这年的味道,要过了正月后,才渐渐地淡下来,整整两个月,年味都在乡村的上空弥漫着。农历二月,是播种的季节,乡村的人们,在收获了一年的喜悦后,便会把来年的希望种在自己土地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属于自己的幸福。来年的新春,一定是丰收的时节,乡村的年味,永远飘在每一个农人的心问。(作者地址:四川省华蓥市广能集团李子垭煤矿办公室)

春节的衣裳 陈明俊

春节是福临门的日子,总以为那种立领、琵琶扣、印着或绣着传统花纹的棉袄是新春佳节里最可心的衣裳。春节的脚步虽然还有些影影绰绰,但我心里早就按捺不住,产生的一个念头是:要不要去买一件簇新的中式棉袄,在春节的时候穿出来,让自己美丽几天?

当然,不是普通的中式棉袄,面料一定要丝绸的。丝绸棉袄有种富足感觉;新年是温暖的,丝绸棉袄恰好也是温暖如春的;新年是一派喜庆的气象,丝绸棉袄正好也有那份明艳的华美;传统的春节有种蕴藏着精致气息的古典之美,而丝绸棉袄,古朴、端正、典雅也正是它的别名……

一个小职员,上班天天穿那呆板的制服;一介平民主妇,经营柴米油盐的平凡日子,虽然很想念那花团锦簇的丝绸棉袄,但想归想,我从来不曾打算将这愿望变为现实———是的,没了春节这个花团锦簇的节日作背景,很少有人能穿出它那份风华绝代的气质来的。

没错,平时过的若不是匆匆忙忙、平凡琐碎的日子,期盼可以从从容容穿丝绸棉袄的时光,哪里能那么深切地体会到那份期盼已久的快乐,焕然一新的春节里,每个人都与丝绸棉袄水融相得益彰的啊。梦幻中春节我应该是这样的:团圆聚餐家宴里,有亲朋陆续来做客了,穿着紫罗蓝色真丝棉袄的你给他们斟茶,结果客人回去后对你们家的美食只是一笔带过,对你们家的装饰布置只是一笔带过,却唯独对你这个充满了纯正年味儿的女主人赞不绝口;大年初一,换上镶有红梅图案的全新丝绸棉袄,和先生儿子去街边漫步,亮光闪闪的华衣伴着我喜庆地和人招呼新年好;初二你穿一件宝蓝真丝棉袄,发上簪一枚油绿玉簪,牵着儿子的手悠悠然去公园游玩,那天的情状似乎可以这样形容,你在享受幸福生活,人们却在欣赏你的美丽生活……

一旦有了这些想法,还能安静下来么?虽说准备年货占了周末,平时又加班,但还是挤出时间,挑了个午休时间赶去中式服装的专卖店,将一件繁华如梦的丝绸棉袄放进购物袋,快快乐乐去交了钱,心底才安然。因为迫不及待,买的时候几乎没有还价,事后想想自己也有些惭愧,太贵了,没有经济头脑。倒是来小坐的邻居善解人意,她惊艳地看着桌上的丝绸棉袄说,啊,贵点算什么?这种衣服春节里穿是再好不过……(作者地址:重庆万州区百安坝天星路345号)

蛇年随想 罗玉华

透过一场大雪

我看到了冬天的洁白

满天满地的白

满城满院的白

透过匆匆的脚步

我看到了春节的心愿

男男女女的笑脸

老老少少的期盼

像一道温馨的风景

在华夏大地弥漫

金蛇狂舞跃九州

寒冷的冬天

洋溢着人心的温暖

党的富民政策

带来了家家户户的喜悦

天南地北的游子

安居家中的老人

以同样的心情

感受着生活的幸福

体验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作者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正阳街98-2一单元三楼2号)

窑湾古镇 李尚儒

如果徐州是一本书,那么窑湾古镇无疑称得上是书中最精彩的一页。

去年六月下旬,第26届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年会暨“杂文作家看徐州、澄蓝杂文研讨会”在徐州召开。笔者作为与会代表,造访了苏北明珠——窑湾古镇,真叫人叹为观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苏北古镇,竟可与苏南名镇周庄相媲美。

车至窑湾,驻足翘首,青砖叠就的古城门,犹如一位乱世佳人,静静地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虽然历经风霜雨雪,斑驳的墙体显得有点苍老、安详,但在初夏的阳光下闪烁着动人的光辉。

我们走过石桥再步入城楼门,置身于圆形的门洞内,幽幽古风扑面而来,一条狭长的街道从脚下延伸,犹如一卷徐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这,就是距今13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窑湾。

沿着古朴的街道缓缓前行,古风古韵随处可见。先不说雕花格窗木板门、青砖小瓦砖头墙,就檐下那逶迤而去的大红灯笼,便足以令人产生时空交错之感,犹如朵朵红莲静静地绽放在时光深处。

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景观较多。明末清初形成的两条主街道——中宁街和西大街,至今仍保持原有风貌。中宁街长约五百米,宽约三米,青石板路,两面是老屋木门店铺。西大街的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等。据文物部门统计,现存古民居群有834间,商会馆、古庙、碑亭、古桥、古槐、古松等人文自然景观20多处。然而,这里的古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稳实厚重,也有南方建筑的秀雅灵巧,其建筑多样性在全国古镇少见。如果说骆马湖是一幅画,可以赏;窑湾古镇则是一个家,宜于住。在古镇上,更能够触摸到窑湾的市井风情、民俗文化,也更能了解窑湾古镇老百姓的优雅生活与闲适人生,触摸到窑湾古镇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如果说骆马湖是精神的,那么窑湾古镇则是物质的。

我们走进一个小巷,看到,墙头攀着紫藤,爬着蔷薇,院里长着枇杷,天井里还有两盆茉莉,“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会过日子的窑湾古镇人总是将市井人生打理得古色古香。窑湾古镇的美绝不单纯是古老名气,那种小巷深处溢出的安谧气息同样令人着迷,有种穿透心灵的宁静,让人油然而生家的温馨之感。

登上古镇小楼眺望,大运河尽收眼底,河水静静地流淌着,那“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的景象荡然无存。明、清漕运和海运之鼎盛,扼南北水路之要津已成往事。历史的烟云只能容我们发挥自由的想象,或从唐诗宋词,或从这些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中去揣度去考察了。便有那些名建筑是十八家钱铺、奶奶庙、大仙堂、碧霞宫、三清观、城隍庙、慈云寺、观音庵、小街子奶奶庙、九宫道升仙楼等……也足以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穿行古镇迎街的老铺面、老作坊、老行当、老巷子,全都朴拙古雅,或挂着红灯笼,或挑出杏黄旗,有经营“窑湾绿豆烧酒”、甜油、酱油及风味食品“桂片雪花糕”、“小脆子”等,还有麦芽糖,小花鞋的,卖水晶、玉器、漆器、古玩、字画,卖“糕点的”,卖凉粉和各种点心小吃的,家家门前并非不息的人流,有兴趣停下来看看,尝尝,问问价,买或不买店家都是一脸的笑容。这就是窑湾古镇,并不喧哗和张扬,有一种让人喜欢的低调和平淡,是一种雍容的气度。需要平心静气,慢慢地用心去体味才会懂得它的好处。就像那些小巷深处的窑湾古镇人家,也许隔壁就是某个显赫的大户,他们依然活得那么坦然自足,并不狷急或仇富,照样种自己的花草,悠闲了泡壶茶,小巷里聊聊天,脸上是恬然祥和的微笑,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虽是平淡,却闲适得让人羡慕。走到街的南头,偶有一辆三轮车载着穿旗袍的女子灵巧而过,让人恍然以为是影视片里的镜头。这才想起窑湾不出美女,但能把美女吸引来。

跑马观花看徐州,来去匆匆,我们只在古镇停留一个多小时,拍摄了一些照片,还远远没有走进窑湾,见面就别离,真是依依不舍的离去。老师说,窑湾古镇我们还会来看你。我接着表白:“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窑湾古镇是徐州一个不老的传奇,若干年后,我想我会忆起,忆起昔日的繁华,今天又声名雀跃,忆起随意相望的闲适舒坦,在拥挤仓促的时光里。窑湾古镇,因为多看了一眼,将在回忆中不会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