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教学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中学语文既有着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本科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靠两者的相互衔接和共同努力。但是两者的衔接却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做好预科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教育的衔接性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内容等方面对预科大学语文进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预科;大学语文;教学衔接;改革

信息时代,语文在社会、经济、科技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作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语文教育直接与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接轨。“大学语文应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累积式理论揭示:获得新的技能要以另一些技能为基础,并以已获得的技能正迁移的影响,只有获得较简单的从属技能,才能学习和掌握高一级的技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种阶梯式教育模式早已被人们接受,中学与大学的衔接教学在整个阶梯式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是在中学语文基础上开设的延伸课程,也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预科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在学生原有汉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补”、“预”结合,集中力量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其养成自学和自觉运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为本科阶段各种专业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为高校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为少数民族培养各类专门人才。衔接教学在其间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做好民族预科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教学衔接,对语文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当前民族预科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由高中转入预科后,明显显示出语文知识及学习方法的不足。因此要使学生在原有技能的基础上顺利掌握新的高一级的技能,教师必须重视衔接教学,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1 明确预科和中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区别

语文课程的性质应该是一致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人文性要求是语文课程的本质要求。东南大学王步高等教授表示中小学语文课与大学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有重合,但两者定位是有区别的。与中学语文相比,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更是定位为“以预为主,以补为辅,补预结合”。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对人文性有着更高一层的体现与要求。当前现实是,中学语文课相对偏重工具性,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人文性只是兼顾,很少能够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阅读文学作品。而预科大学语文课重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

预科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学学语文的目的,即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两者的学习目的和目标不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然明确规定了学习语文的目的,但实际大多数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好的高考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而预科学生已经完成了高考,又还没有确定专业,因此学习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的目标只是在期末考试中能够及格,因而学习不认真,作业应付了事,甚至有个别学生随意旷课。

预科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手段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其研究性、深入性和创新性上。古今中外经典文选是中学语文主要内容,但多有删节,内容相对较短浅,理论性、应用性不强,教学进程相对较慢,教师常采用讲读、问答式的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强调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工具性的掌握能力,语文课的人文性上处于启蒙教育。而大学语文则相反,多用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两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中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不强,对教师依赖性较强,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很少自主学习,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很少拓展阅读。预科大学语文教学应强调的是对文体的感染力、审美能力及语言交往能力,强调广阔的视野。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成人。预科学生必须学会自学,做到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听课,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认为,大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把学生被应试教育“败坏”了的语文胃口给重新调试过来,然后,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自学。

2 凭借知识系统性,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语文的示范性、实用性、基础性、感知性较强,而大学语文的雕塑性、人文性、思辩性、研讨性较强。为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首先做好教材体例的衔接。预科大学语文教材编排体例和中学语文不一样,因此教师要重视绪论课的教学,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应向学生阐述预科大学语文更强调人文性的本质特征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告知其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同时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心中有数。

其次,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确定专题教学的内容,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语文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预科大学语文选文是在中学语文知识层次的基础上的拓宽加深,知识容量要大,迁移性要强,必须拓展教学内容,增强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选文经典,口语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同时必须更倾向于开放性,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开放,不把学生囿于课堂,要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体现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把学习语文与了解时代、社会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生活,即所谓“大语文”。教学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不应该把预科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区别仅仅理解为篇目上的花样翻新,从阐释学的观点看,阐释的新意也许是比简单的篇目翻新更有意义。优秀文学作品面对不同的读者对象,它会折射出不同的内涵层面,即“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时,适当地将课本上没有的文学名篇、影视精品纳入到教学中来,并将讲座、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贯穿于预科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大学语文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更具时代气息,对他们的人生更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