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讲究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讲究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人参加了“精讲精练30+15”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觉得在“精讲精练30+15”课堂教学模式下,能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负担,用学生的学习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弊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情境趣味化,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心理学表明,人对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有较高的需求.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大家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二、设计精心化,突出物理联系生活

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

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

三、内容弹性化,教材处理力求科学

一般来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

2.找出教材的不足,主动驾驭教材.

3.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

4.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5.客观分析教材,把握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6.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7.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物理思想方法.

四、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要摆脱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得出教师预计的实验结论.现在的实验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以往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再由教师来讲解大气压强的数值以及测定方法.而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这样来设计大气压强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对课前准备的展示与交流,再结合参与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合作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新课的引入,从课程目标三个方面上来看,都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总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解答(1)受力面(海绵和木板表面)的形变(凹陷)程度.(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3)等于.(4)必须在相同的物体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其中第(4)小问解释了我们的困惑:“用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接触面的材料要相同”.说明压强与压力作用效果不是一回事.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被压物体的材料要相同.

问题越讨论越明朗.这就讨论的力量,思维碰撞的结果.

你明白了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接触面的材料是有关的,而压强与与接触面的材料是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