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服务育人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服务育人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充分认识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提高育人效果的关键。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所以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用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运用并不断完善教育智慧,提高服务育人能力,发展学生心智,全心全意促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育人能力

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20世纪末,以学生为中心逐渐成为权威性的术语和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以学生为中心是相对于以教师为中心而言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社会为本提出的。是指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教育领域存在两类规律。一类是教育的外部规律,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类是教育的内部规律,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前一类规律人们比较熟悉,也容易接受;后一类规律则往往被人们忽视。强调外部规律的教育属于社会本位教育,其教育理念被称为工具教育论。强调内部规律的教育则属于个人本位教育, 其教育理念被称为本体教育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与学的一对矛盾中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这一基本原则。学校里的一切教育努力必须通过学生发挥作用,所以一切教育努力都必须以是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评判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突出学习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个人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教育者的责任是运用一切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教育手段来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人格,使学生获得自由、健康、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二、明确职责,提高责任感,使命感

教育的使命是使自然意义上的人变成社会意义上的人,使人变得更像人。学校是培养人而非选拔人的组织,学校的功能决定了我们的职责。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体说是学生教育引领管理服务工作者,负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担负着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引领者、激励者的责任。我们往往会怎么省事、怎么易出成绩就怎么做,而非怎么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成长,要切实防止有意无意的伤害。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学生人人进步、个个成才,使他们成为能为他人着想、尊重劳动、遵守规则的现代人、文明人。因此,第一要务就是首先使学生能独善其身,自食其力,不给社会、家庭添麻烦:能养家糊口,尽人子、人夫(妻)、人父(母)之责:达者还要进一步造福国家、社会、苍生。

辅导员的角色: 200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辅导员的角色向以学生成才为核心的教育者、服务者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出发,我们的职责是发掘每一名学生的潜力,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人格,让每一名学生自由健康成长,成才。

三、尽我们所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用真正的教育爱达成教育目标

1. 爱是通往教育效果的桥梁,只有在爱的环境里,教育才能成功

“对老师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总理一语道破了教育的真谛。教育若没有爱,就如同大地上没有了土壤、雨露。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一个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希望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教育的本质责任是提高人,发展人。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只有在爱的环境里,教育才能成功,才能真正影响人的内心。当老师和学生相处时,爱的力量会透过互动和情感发出光芒!”爱丰富了教师的生活和生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感动心。爱使教师觉得教学更加有趣,也让学生觉得学习倍感生动。有了爱,即使在困厄的环境中,学生的人格还是会健全的发展,失去了爱,虽然处在富裕的境遇里,心灵不免凋零枯萎。因此,教育是让学生自我肯定和实现,当其感到失望和无助时,给他爱的指引,让他充满信心和活力,不断学习和成长。

只有学生接受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上的,也没用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努力培养超凡脱俗的师爱,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鼓舞与欣赏,让校园里充满爱的氛围。

2. 要运用真正的教育爱,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也渗透到学校中,教育者因功利心而产生的浮躁心态,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真正去爱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或者说我们的教育爱出了问题。爱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责任,别人也会想到你。爱本身包含了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真正的教育爱是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成长,培养其人格健全的发展。教育爱是教师的重要内在素养之一,是教师专业品质的重要体现。这种教育爱的实现需要教育智慧和经验能力,需要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还需要钻研和积累,最终表现为一种敬业和能力,对人的影响力、引导力的大小。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进,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这种师爱的能力,也就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这既是能力也是责任心,职业道德和职业境界的核心所在。

(二)理解、包容学生的缺点乃至错误,诚心帮助每一名学生成长成才

1. 从心态上接受所有的学生,爱护每一名学生

随着生源减少,学生整体质量必将有所下降,学生中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以宽容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对待学生,乐于接纳学生,用心去爱学生,发现闪光点,放大学生优点,使之产生自信心,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增添一份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们的工作生活也增添了许多乐趣。魏书生语:“如果我们与学生对立,那么一届一届的学生与我们进行车轮大战,什么时间才能战斗到头?”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将心比心、以爱换爱,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只有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

作为教师, 仅仅了解自己的学生已经远远不够了。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理解并接受学生的现状,包括他们的优势与弱点,他们的特长与缺陷,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习性、情感和追求。惟其如此, 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身心需要,并且设计特定的教育教学手段,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作为老师,要接受所有学生。无论多令人头疼的学生,对家庭来说也是重心和希望,对社会来说,是贡献者还是破坏者,是推动者还是累赘就看对他的培养和教育。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在职责和道义上有义务帮助他们;在感情上,是我们的学生,也不能轻言放弃。作为班主任、辅导员,一个班学生教育的具体负责人,对学生的成长不去主动的引导和帮助,是不作为;影响和帮助不了,是能力不够,都是失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树人的重要性和不容易。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期许,我们就能接受学生,用博大的师爱对待学生,尽我们所能,不放弃,不抛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 不轻言放弃,运用全面的教育策略,全心全意促学生成才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再有缺点的学生也是学生,不要因为学生有缺点和错误,难于教育就认为学生无可救药,成不了器轻言放弃。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主要表述的是学生这一群体在教育事业中的应有位置,并没有也不可能对其质量做出任何规定。具体言之,处于中心位置的学生未必尽善尽美,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教育来使其渐臻完善。然而,这种教育不宜采用指使、训斥或强制的方式,也不能强加于人。主要应该通过影响、熏陶和启迪,使他们逐渐有所感悟,自我觉醒,实现其应有价值。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个意思。

著名学者贾馥茗在《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以引导学生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策略,没有包治百病的教育妙方,不管是一个班集体还是一个学生,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应该是双手弹钢琴,不同的指头敲击不同的琴键,让赏识、激励和惩罚和谐共存,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钢琴才能发出优美的旋律,人才能健康成长。

(三)创立快乐、民主的校园氛围,营造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

对人个体而言,人生来是追求幸福、寻找快乐的。尽管人与人对幸福与快乐的理解不同。但是,就体验与追求幸福的过程来说,却是一致的。教育就是要设法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和幸福体验,具备追求幸福的能力,以便将来能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否则教育就没有意义。

1.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合意的事情。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吃苦,而是要让学生学会面对真实的世界,就是如何引领学生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学会坦然面对,学会顽强抗争,学会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成长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超越中进步,修炼一颗坚定勇敢的心,就能从容地笑对生活。

2. 营造民主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自立、成长、成熟,学会做事。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是让学生最终学会自己正确的走路,主动的往前走,而不是让其学会听话,学会服从,让别人推着往前走。大学教育是成长教育、成人教育。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根本目标不是仅仅利用管理的手段让学生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应该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文化的传播,服务质量的提升,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长,在独立探索中起飞,在自然发展中成熟。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发展自己的个性,才是教育中的应为之事。人的追求是多样化的,过度统一的、刻板的标准化要求,只会消磨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品位,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才能达成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的目的。

3. 建立正确的成才观,勿用狭隘的人才观抹杀了学生进步的热情

里根当选总统后,有记者采访里根的母亲说:“你真是个了不起的母亲,你有一个当总统的儿子。”而里根的母亲回答说:“我还有一个同样了不起的儿子(指里根的弟弟),他正在地里刨土豆。”做自己喜欢的事,对社会有益无害就是成才。

诺丁斯强调:“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不同素质、不同特长的学生扬长补短、各得其所。实现这一目的有效途径是因材施教;关键在于学生的潜能是否得到适当的、充分的开发。学生的固有素质(即所谓的“材”) 是潜能开发的基础。因此,因材施教的过程应该类似于 艺术创作的“雕”,而不是“塑”。艺术家用精雕细刻使材的特质和优势得以充分展现,教师则应激励学生使他们尽可能地释放潜能,展示才华。千万不能用标准化的指标去评价他们,抹杀学生的个性和进步热情。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提高育人效果的关键。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运用并不断发展教育智慧,因材施教,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提高。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全独立的人格,谋生和造福社会的能力,成长为既能追求个人幸福,又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