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评《武士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评《武士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武士道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武士道的三个来源中,产生于日本本土的神道教赋予武士忠君爱国思想;武士强调克己、受礼、重视名誉。作者新渡户稻造在向世界宣传日本的目的催动下创作《武士道》,对武士道进行美化和宣传,在内容上为了方便西方人理解,多方引用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但在尊西的同时,体现出强烈的日本传统思想。

【关键词】武士道;神道思想;新渡户稻造

【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135-2

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狄克特以“菊与刀”为题概括她日本研究的成果。菊代表天皇和国家,刀是武士之灵;武士道对日本的影响是深远的,武士道之于日本犹如宗教,作者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精神影响下成长起来,在面向西方,以一种崇敬的姿态仰望西方的同时,为武士道精神以被告的姿态进行辩护。

一、其人其书

《武士道》一书写于明治三十二年,时日本因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昔日强大的大清帝国,国际上的受关注度大大提高;明治政府以伊藤博文为内阁总理大臣,凭借甲午战争中的中国赔款进一步进行维新改革;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上列强对日本的认识浅薄的强烈对比,让日本人意识到对外宣传本国的重要性;本书《武士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问世的。

《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户稻造是明治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早年毕业于札幌农学校并在高校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信徒。1884年至1891年间曾留学于美国和德国,归国后在包括东京大学前身之一的第一高等学校在内的多所大学任教,同时也是东京女子大学的创立者。1920年曾担任国际联盟副事务长,其后趋向于在政界发展,于1933年客死加拿大。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①

二、武士道的特点

“武士道在字义上意味着武士在其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之道。用一句话来说,即‘武士的训条’,也就是随着武士阶层的身分而来的义务”。②

武士道的训条主要有: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等。

武士道主要有佛教、儒家思想和神道教三个源头,据作者所言,佛教给予武士道平静和沉着、儒学是武士道严格意义上的道德教义的来源,神道教赋予武士道忠君爱国思想。以上三个源头中,虽然儒家思想对武士道的构架作用最大,但对武士道影响最深的却是神道教。神道的忠君爱国思想贯穿武士道的始终,汉字写作“侍”的武士,现实意义也包含侍者的作用,“侍”强调的是“智、仁、勇”,其中“勇”是不可缺少的,“智”和“仁”的缺乏可以用“勇”来补足,武士可以粗暴简单,但却不能没有忠心;近代日本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日本对被侵略过没有表现出武士道中的仁义,与此相反神道赋予的忠君爱国思想、绝对的服从和强大的勇气却得以深刻体现。根植于日本本土的神道思想,对日本的影响不亚于武士道。

武士最重要的随身物是刀。刀之于武士,并不仅仅是战斗中的武器,更是一种崇拜,是力量和勇敢的象征。武士对刀的热爱在幼年时已经可以得到体现,武士大概从五岁左右开始佩刀――一开始是木刀,随着年龄的增长,刀的等级也在更新,刀是武士地位的象征,也是武士一生的陪伴。

武士的礼是繁多复杂的。礼在日本的文化中不仅是待客之道,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武士道》中作者虽承认“礼”在许多细枝末节上有不必要的规定,但这不妨碍作者对“礼”的推崇。作者将欧美不断变化的时尚拿来与固定不变的理解规矩对比,提出时常变化的时髦和恪守不变的礼孰更可笑的疑问。在作者看来,礼之存在是为了达到美,在茶道中使用某种方式斟茶是因为这是最省时间和最合理的;同样在为人处世上唯有恪守礼的规矩才能是身心与外界和谐。

武士对名誉是极其在乎的。信实和诚实是武士的礼存在的根基,也是武士得以立身的基石。武士注重承诺,但武士对将承诺变成文字和誓言却十分反感,作者解释说对武士而言用如此极端的手段确定武士会履行其诺言是某种形式上的侮辱。

武士对名誉的在乎甚至提升到一种极端。

武士用生命捍卫名誉,但与重视名誉的武士阶层不同的,日本商业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就连作者本人也承认,日本商业在国际上确实不是武士展现出的日本形象;作者新渡户稻造对此的解释是,武士轻利益。对追求名誉的武士而言,金钱是污浊的,受中国传统士农工商地位划分的影响,商人拥有最低的社会地位,社会对商人的鄙夷造成商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下降,商人重利轻义,在日本开国之初,肯去对外经商的大多都是没什么文化,却敢于冒险的商人,这给日本的商业带来不小的打击。随着明治维新的深入,近代化的发展,武士的清高地位被打破,不少武士为了生活的需要而涉足其先前所不齿的商业,这对商业的未来发展会带来好的影响。

武士道的另一个特点是禁欲主义,这点集中体现在武士的克己思想中。武士被教导不将喜怒哀乐挂在脸上,可以说,不表露自己的情绪是这个民族的特点。然而不表露情绪不代表没有情绪,情感的压抑容易产生顽固,培育伪善,钝化感情,过度的克己也让这个民族付出了代价;即使是在现在的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杀率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与此同时,克己、规矩和神道教思想的影响使得武士道向着缺少个性的方向发展。武士道忽视个人的独特性,本质上是在培养“忠犬”,战后的日本,今天的日本能有高速发展,这与人民的思想中的武士道有关,但这种思想在面对更加广大的未来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三、本书的特点

第一,西方化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之一。本书创作的目的乃是向西方介绍日本的传统武士道,因此行文中大量借用西方历史和文学典故的例子进行类比和比较,力图方便外国人理解。作者作为基督徒,在叙述中多角度将基督教与武士道进行比较,认为在没有普遍的日本,武士道发挥着与基督教同样的影响和教化作用。作者将在社会阶层等诸多方面与武士类似的骑士,作为使西方人了解武士道的切口,用骑士精神解释武士道,力图通过相似感加深西方对武士道的理解。此外,在正文开始之前,本书添加献词页,并在绪言之前援引三篇西方的作品片段③,这些都是亚洲图书中没有而为西方惯例的内容,其目的亦是方便西人阅读理解。

第二,本书在行文中大量使用援引和举例说明。介于儒家思想对武士道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除了西方历史和文学典故,孔子、孟子以及王阳明的话语也多次被用来从源头上解释武士道的特点及训条;列举日本本国的人物和事件则是为了介绍武士道在日本本国的情况和影响。举例和援引的目的是方便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广泛安排来自西方、中国和日本的历史、文学典故,分别从读者、武士道的源头和发展三个角度架构本书。

第三,强烈的作者存在。与诸多将作者隐藏在作品之后的书著不同,《武士道》鲜明的体现出作者的存在。书中作者不仅仅介绍武士道精神,还对武士道的训条做出主观评价、对东西方的各种观点进行评述。在谈及“义”时,作者新渡户稻造对社会化的“义”――义理进行了批判,称“义现在道德上是第二位的力量,作为动机来说,远远不及基督教的爱的教导”④,“在它的卵翼下,潜藏着各种各样的诡辩和伪善。如果武士道没有敏锐而正确的勇气感、敢做敢当、坚忍不拔的精神,那末义理便很容易变成怯懦者的安乐窝”⑤;而对于规矩复杂繁多的“礼”以及自杀制度等,作者却体现出崇尚赞扬的情感;此外,作者在文中对女权主义提出反对,写出如同“通过这样的轻举妄动她们所获得的权利,能够补偿她们今天所继承的柔和的性格、温存的举止的损失吗?”⑥的一连串问句:

第四,本书具有宣传性质。《武士道》存在的目的是向西方介绍日本的武士道,使西方增进对日益崛起的日本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为日本在国际上树立地位服务。商务印书馆在引进本书时,将其编入《日本丛书・第一辑》的政治、外交类,而非哲学、思想类或社会、文化类,从侧面体现出丛书编者对本书的定位。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新渡户稻造笔下描绘的武士道,既不是日本历史上长期发展形成的真实的武士道,也不是日本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武士道;而是经过包装粉饰的精美宣传册,意图在国际上树立日本精神的良好形象,但讽刺的是,这本书在迷惑了外国人的同时,也对日本本国人民对武士道、日本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认识造成影响。

四、编译上的不足

此外,书中存在着编排和翻译上的通顺问题。

如第14页第3段第1行“我粗略地译作chivalry的这个日本词,在原义上要比骑士道含蓄得多”一句,是指作者将“武士道”译成“chivalry”,因而改为“被我粗略地译作chivalry的这个日本词,在原义上要比骑士道含蓄得多”,会更为通顺;第27页第1段第8行“狮子就是把它的崽子抛下千仞的深谷”,改为“狮子就是要把它的崽子抛下千仞的深谷”会更通顺;第一版序中第2段第2行“理由何在而引起的”读起来十分拗口;第63页第1段第3行“如同一个法国人〔塔列朗〕所下的定义那样,语言常常是‘隐蔽思想的技术。’”一句中最后出现了标点错误,句号应在引号外。

注释方面,对书中出现的引文,作者并没有全部标注,介于《武士道》中文版是参照日文版进行翻译的,而日文版在出版时将常识性的注释去掉,注释的修改上颇为繁复,亦或者作者本人标注不清,出现了些许遗漏。

【注释】

①②④⑤⑥新渡户稻造著,张俊彦译:《武士道》,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③罗伯特・布朗宁:《布劳格拉姆主教的辩护词》,哈勒姆:《中世纪的欧洲》,施勒格尔:《历史哲学》。

【作者简介】陈冰琪: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