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患者脑梗死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按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脑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治疗的脑血液动力学检查测试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依达拉奉注射液;血管内皮细胞;脑血液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13-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供血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约占脑卒中的80%。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致残率均很高。而急性期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着本病的预后和康复,因此提高急性期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着本病的预后和康复,因此提高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对预防病死率和致残率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在2007年2月至2007年9月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头颅CT或MRI均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①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50~82岁。平均66岁,病程0.5~3年;皮层动脉梗死35例,腔隙性梗死25例;合并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23例。将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65岁;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加强基础治疗及护理,视病情程度瓶盖上给予脱水、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博大药业有限公司)3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肪滴注,每日2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上海麦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检测脑血液动力学变化。
1.3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两侧颈动肪血流速度的最大值(Vmax)、最小值(Vmin)、平均值(Vmean),两侧颈动脉的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管外周阻力(Rv),脑血管特性阻抗(Zw),脑血管肪搏波波速(Wv),临界压(CP),舒张压与临界压差(DP)及动态阻力(DR)变化用自身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脑血液动力学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
3讨论
脑血管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特别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而脑动脉硬化病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损伤。近年来,由于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生物学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步发现VEC除具有血管屏蔽作用外,还具有抗血栓功能,它通过产生前列环素(PGL2)因而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活化和血管舒张作用。如果内皮细胞受到破坏,可引起氧自由基的增加,进而导致血管舒张功能丧失,出现血管痉挛,引发脑动脉硬化或血栓形成。
依达拉奉注射液(化学名称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是一种脑保护剂,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修复血管内皮细胞,从而避免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抑制脑梗塞周围局部血流量减少,可防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5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后,总疗效为94.12%神经功能明显恢复,血液流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
参考文献:
[1] 张明岛,陈兴时,脑诱发电位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259-267.
[2] 周东海白,程晓秧,陈顺泉.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2):202-203.
[3] 李旭升,陈国荣,毛孙忠,等.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6):4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