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学生学习心理的作业设计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学生学习心理的作业设计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业设计与布置是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环节。数学作业不仅是巩固数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减负”背景下,教师如何在一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前提下处理好课堂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呢?如何改变作业设计与布置过程中存在的作业要求单一、作业题型单一、作业评价单一等现象呢?笔者认为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来设计与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中花较少的时间夯实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知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一、激发“兴趣效用”,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引起他们兴趣的主要是外部因素,好玩的、新奇的、有趣的练习形式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一)情境化作业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趣的作业设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口算在一年级的学习任务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普通形式的口算练习,由于形式单一,练多了学生就厌烦,但适度的口算练习又是必需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呢?笔者认为就要给口算练习披上学生喜欢的“糖衣”。有时可以把口算练习与竞赛、打擂台相结合,比比谁是口算王,激发学生平时自己练习口算的兴趣。有时可以把口算练习与童话故事相结合,在帮助“丑小鸭”历经磨难的过程中完成各种口算练习。如:在学习了有关计算内容后设计一组“小猫钓鱼”作业,让每位学生扮演小猫,湖里有许多条小鱼,每条小鱼的身上都藏着一个数学算式,只要算出上面的得数小鱼就归你了。这样设计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把枯燥的数学作业设计成活生生的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了学生课内口算练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口算、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与态度。

(二)游戏化作业

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作业设计中,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作业活动的有效性。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凑十法”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为此,在课堂练习中设计出同桌“凑十”的游戏活动:“一生边说边做:我出3,另一生边对边做:我出7,3和7组成10”,组织学生尽情地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从而进一步理解进位的意义。

(三)趣味化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富有思维性的数学趣题,让学生尝试着练习:

(1)把6本本子分给小方和小兰两人,小方最多可以分到( )本,最少分到( )本。

(2)有3个笼子,每个笼子里都有兔子,但每只笼子里的兔子只数都不一样,3只笼子里至少共有多少只兔子呢?

(3)有13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已经捉到了5只小鸡,还有几只小鸡没有捉到?

……

这些有趣的数学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同时又让学生在接受挑战的同时,锻炼了思维、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能力。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非常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能激发他们兴趣的数学作业,使其真正认识到我要做、我愿意做。

二、发展“动作思维”,实践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人的思维发展总趋势是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借助行为动作来展开思维、积累表象。所以,笔者认为要让一年级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感知基本数学思想方法,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增加操作性作业。操作性作业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铺垫性操作

铺垫性操作一般安排在学习新知之前,作为新知学习的铺垫。如:认识常见平面图形之前,让学生描画出已经认识过的立体图形的“脚印”,得到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通过“描脚印”这一操作性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存在于物体的表面,体会“面”与“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所描画出来的平面图形又为新知学习提供学习材料。又如,在教学“比较”之前布置一个实验探索性作业:3只同样的杯子里倒入不一样多的水,放入相同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如果三只杯子的水一样满,什么情况下水最甜?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探索,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均得以增强,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探究性操作

操作性的实践作业还可以安排在新知学习之后,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如:学习找规律之后,让学生结合三八妇女节,制作漂亮的手链送给妈妈做礼物。通过这一操作性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来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进一步感受规律美,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重视“作业评价”,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对于数学作业的评价,教师往往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并采用百分制评分。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在于简单省时,便于横向比较,不足在于缺少人情味,关注结果忽视过程。那么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作业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中的态度与习惯呢?笔者认为在量分制的基础上添加针对性的评语,这种柔硬结合的评价方式是比较合适的。柔性评语能弥补师生个别交流的不足,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时发挥激励与指导的功效。

(一)做好数学作业柔性评价

柔性评价体现在评价语上,一般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表扬激励型,针对学生的优点,通过评语使之能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习惯。如:你的作业书写很工整,老师很喜欢;你的方法既独特又简便,真好!第二类是指导改进型,针对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评语引导前进的方向。如:你的思路很正确,但计算还需仔细,老师期待你下次作业想得对、算得对。第三类是阶段总结型,针对学生一个小阶段的学习、作业情况,通过评语给出一个总体评价。如:这段时间你学习很用心,作业正确率很高,老师真为你高兴。通过这样的评语,引导学生在学习能力、态度、习惯等各方面保持优点,克服缺点。

(二)做好每一个学生数学作业批改的记录

记录学生作业的得与失,特别是学生精彩的解题思路与典型错题,并通过分析得与失,让“作业批改记录”成为记载、整理、思考并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载体。尽管作业批改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但教师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扇窗户。通过这扇窗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他们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智能,矫正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弥补知识的缺陷,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可见,要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有效性,唯有以生为本,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综合设计并实践“当堂掌握” “兴趣促练”“形式多样”“因人施评”等策略,从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浙江省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 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