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虫师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虫师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想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在看电影和动画的时候,不经意地就产生了某种情绪,并且日后的某段人生中会时不时地产生这种情绪,一直被影响被左右。比如说当年看《伊莎贝拉》时产生了对澳门街头的憧憬,看《蓝色大门》时产生对校服和单车的迷恋,对一个物件的喜爱,往往是从这些深入骨髓的故事中产生的,这就是喜欢的原因。看了《虫师》以后,我迷恋上了那条绿色的飞满虫类的光脉。

银古的一只眼睛也如同光脉一般是绿色的,另外一只眼睛总是被银发所遮掩。从少年时起,银古就具有看得见虫及吸引虫的体质,十岁时受虫的影响头发由黑色变成了银白,并且左眼永久失明。他总是穿着一条浅灰色的长裤,几乎每时每刻都叼着一支烟来驱散那些很容易就被自己体质招引而来的虫类。

而这里的虫既不是微观意义上的动物,也与菌类不同,它们是更接近生命原生态的东西,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的,而看到的人也不知道是幸福还是不幸。

我不知道世间是否真有这样的虫,说到这里不由想到了眼部最为发达的蜻蜓,据说蜻蜓的复眼由3~10万个小眼组成,周围的物体不断被摄入形成图像。这么厉害的眼睛,也仍然有看不见的世界。

那么,生于世间的我们更无法判断在我们的视野之外有一个怎样的世界,只好抱着侥幸的心态默念一句:“但愿这是真的……”“但愿真有一个这样的世界。”

是啊,在只有少数人能够看见的“虫”的世界中,主人公银古安静地穿梭,不断地走,邂逅不同的人,邂逅古怪的虫,也为人们解开人与虫之间的羁绊。那些发生在山野里,在雪地里,在海边,在沼泽的故事,仿佛只是一场平淡无奇的旅行。

长着一双大眼睛的翠得了一种据说会传染的疾病,被亲人们所嫌弃,只能住在一件腾出的仓库中。而所谓的眼疾不过是透过第二层眼睑所见到的“虫之河”――光脉。

女孩翠看到了深藏在地底的光脉,不管怎么闭上眼,在黑暗中都会有灯火阑珊的错觉。翠的身边被各种各样的虫包围着,对于这些虫,翠有种莫名的安全感,虫类不会说话,不会应答,也没有意识,只是很单纯地存在着。在闭上眼的最初,翠迎来的只有无尽的黑暗,可是再等一会儿当第二层眼睑闭上时,就能听到黑暗慢慢入侵时细碎而清晰的声音,随后她看到了无数微小的生物在身旁漂浮,乳白半透明的身体,一个一个堆积汇成耀眼的光线,莹白而温暖。偶尔有一小团光线脱离光脉独自飞入虚空的广宇,盘旋在半空中闪烁着,宛如月色的星辰,就算伸出手,也什么都抓不到。它们如此美丽,美丽到让人要屏住呼吸才敢继续靠近,美丽到让人心甘情愿放弃自己双眼。

在翠的引诱下,她的好友阿齐也闭上了眼睑,看见了黑暗中的光脉。但光脉中的虫类却因此寄生在了两人的眼中。闻讯赶来的银古杀死了从他们的眼中爬出的虫,可是翠的眼睛已经不能再看到光明了,于是银古又用虫制造出眼睛放到翠的眼眶中。

用虫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翠露出了略微惬意的笑容。

只是这样美丽的光脉,她此生再也不会看到。

另外一个故事里面出现了一种专门吞噬记忆的虫。

银古这样对被吞噬记忆者的儿子说:“记忆就像抽屉,虫一个个翻开抽屉来吃,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往抽屉里填满新的记忆,虫就不至于把她的所有记忆都吃掉。”

实际上这种虫虽然吞吃记忆,但是它们不会吃掉人们赖以生存的记忆。就好比妈妈不会丢失如何做饭炒菜的记忆,也不会忘记自己有一个儿子,同时身为妻子,她自然不会忘记自己远在他乡的丈夫。乖巧懂事的儿子得到了对抗虫类的方法――为了给妈妈创造新的记忆,每天都带妈妈散步,去认识新的人,告诉她许多新鲜事。然后有一天,妈妈说:不如我们去找爸爸回来吧。

于是母子俩收拾好行囊踏上了旅途,到达远方的城市后,他们如愿以偿找到了失去音信已久的父亲,但是,彼时的父亲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家庭。

新的妻子,新的儿子。看不出表情的妈妈当场拉着儿子走了。

回到家以后妈妈来不及吃饭就倒下睡了,她睡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醒来的那一天,她如同平常那样起来给儿子做饭。但她再也不记得她有一个丈夫。

因为,这再也不是她赖以生存的记忆了。

其实《虫师》似乎并不是适合少年们的动画。Ally Kerr的献唱,水墨般的画面,若有所指的剧情,故事与故事之间存在一些常人不易理解的晦涩,平静的铺叙,揪心的结束。“虫类”缥缈地存活在世界上,和人类相互影响又彼此平衡。

只是让你不能置身其外,即便只有一只脚踏进去,却再也拔不出来。

银古好比一个世外高人,不抱任何偏见与感想,只是沉迷于对虫类的研究。

虫和人都是上天创造的神奇物种,有各自的法则,偶有交集,却很快分离,没有对错,没有继续。虫类朝生暮死,有的潜伏在光脉中漂流,有的却带着记忆散落在大自然中。而人类在世间是单一的个体,经受着不同的争执、伤害以及磨砺,靠着每天的所闻所感一点点成长。虫类之所以迷恋一些人,而人类同时又羡慕虫类,是因为彼此单纯的心灵。心中无所求,自然是万物。

虫类创造着自然界,而人类渴望融入自然界,有些人甚至宁愿放弃作为人的方式。无论是哪种选择,埋藏于内心的都是忐忑和不安。在我们的生命观和世界本身发生冲突时,便想寻求可以平静自身的方式。但着实难以分辨,遁入光脉中会不会更加幸福。

帕斯卡说,人是根能思想的苇草。即使脆弱,却依旧高贵。生命最美好之处便在于选择,选择生或死,结束或者继续。

很多时候,过于美好的事物,过于理想的生活状态,都只是我们的幻想。认为光脉美好的人,是还未体验到灵魂消融的残酷。

生命短暂,命运却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