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新课改下的课堂讨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新课改下的课堂讨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施,开展研究性教学探索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市深入研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的课堂结构与有效教学策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3”是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4”是指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四个环节,“5”是指新知探索课、复习训练课、检测点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探究课等。在这个模式下,课堂讨论、自主探究就尤其重要。

课堂讨论是促进合作交流、多维互动的最有效方式,因而倍受教师的青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课堂讨论过分追求形式,缺乏真实有效性。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有意义的课堂讨论呢?

一、讨论时机的把握

组织讨论,既可发挥集体智慧,又可开展合作学习,它是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知识的重要形式,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课堂讨论成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确定与把握。那么,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讨论呢?

1.有不同的见解,可展开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对某个问题展开讲解时,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对问题可以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关键知识点,可展开讨论

每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对于重难点,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展开讨论,通过创设情境或者提供题目,让学生在讨论中把握重难点。

3.解题出现错误时,可展开讨论

在教学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并及时纠正其错误。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不至于再犯类似的错误,避免重蹈覆辙。事实上,有时形成一个解题思路,比朦胧地猜到一个结论更可贵。

4.易混的问题,可展开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很多易混的知识点,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印象。

二、讨论形式的多样性

如果每次讨论的形式都相同,学生难免会厌倦,失去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采取灵活多样的讨论方式。

1.任务分工式讨论

在课堂讨论小组内,每个小组再进行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之后再集体讨论,得出最后的意见。

2.扩大范围讨论

遇到大的问题本小组解决不了时,可以联合另外的小组或者邀请其他小组的几个成员参与进来,群策群力,使讨论的范围扩大。

3.书写式讨论

讨论不一定上来就是语言交流,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另外,讨论的方法还有案例式讨论、问答式讨论、智力拼图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形式,教师可以可以灵活采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其中,教师的角色是要充当“调解员”。

1.组织讨论小组

我们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不同的讨论小组;或者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搭配,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选出主要发言人、补充发言人等;或者按照个性的差异分配小组,活泼型的和沉闷型的搭档,不同个性的成员可以互补,避免讨论形式过于沉闷或者活跃。

2.引导学生讨论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必然有既定的讨论目标、讨论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生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加以引导,使学生的讨论不偏离目标。教师还要带领学生绕开与目标无关的主题,同时不能压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3.维护学生的发言权

讨论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比较沉默。这样一来,讨论便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协调平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平衡学生参与讨论,让讨论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讨论”,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优秀学生的专利。对于那些不积极参与讨论的成员,教师要激发他们的表现欲,给予发言的机会,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逐渐使这些学生由被动发言转为主动发言。

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让我们一起努力,使课堂讨论不再成为一种时髦的摆设、美丽的点缀,而是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