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共关系学中人际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共关系学中人际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播是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联系社会组织与公众对象的纽带和桥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主要是通过传播及其媒介来实现的。信息的传播是人类亘古至今的普遍现象,是渗透于人们的生产活动、政治活动、贸易往来、经济协作、文化传递等各种社会活动中的基本社会行为。特别是当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的作用、传播的功能日益显得重要和突出,它要求人们必须深刻理解传播这一横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纵联人类历史发展整个过程,跨越时空界限的,影响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尤其是要了解和认识传播所承担着的重要的社会功能。

一、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人际传播是指发生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社会行为。它是构成维持社会的前提,是人际关系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最常见、最普遍渗透于人类生活一切方面的基本传播方式。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与彼此往来。人类生活的实践范围很广泛,人类交往的方式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我们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讲人际交往的艺术尤为重要,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以与之适应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指导与人交往的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尊重他人,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交际就会圆满。因此,人际交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随机性和即时性。现代化社会生活是人们奔忙穿梭,匆匆相聚又匆匆分开,形成人际交往频率快、时间短的活跃局面。每个人可能与几位过往密切、相知很深的亲属朋友、师长保持长期的联系,但与成百上千的人只是泛泛之交。现代人际交往的即时性特点体现了人际交往中更大的自由度,亦即相互间的责任、期待和由此带来的负重感都相互减轻,人际传播是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传播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同时还可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假如对方误解了你的意思,可以随时进行解释和表述。但是,这种性质的交往包括人们交往的偶然性,交往内容的不完整性以及它的短暂性。

广泛性和灵活性。广泛性是指人际交往的视野开阔、人员众多、范围宽广。现代人广交朋友、博采信息,跨越单位、职业、性别、年龄、职务等纵向及横向的障碍,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人际联系,人际传播一般在小范围进行,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很灵活,可以在茶余饭后、工余假日,途中、家里及单位进行。人际交往传播的灵活性是很大的。

互益性和感染性。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有利于缩小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传播者还便于利用语言以外的力量来吸引和感染对方,传者和受者两方面很容易产生亲近感,人际交往的存在既是为了需求得到满足。人与人之间是否有交往关系,交往状态是否良好,取决于双方在交往过程中精神上和物质上是否有所收益,以及双方收益是否公平。现代人际交往的互益性特征是由现代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如果在交往中双方能够为对方提供合理的、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回报,那就会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一旦一方感到对方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资上都不能使自己有所收益时,或感到对方的需求对自己是一种负担时,双方的关系便可能淡化、疏远,直至终止。

技巧性和效能性。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人际交往是为了树立组织形象、传播沟通信息,为了协调、咨询和建议,达到传播的交往的目的,人们要依据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人际传播的技巧和方法,研究对方各方面的特点和行为特征,采取灵活多变的交往方式,以达到交往的目的,所以说人际传播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在传播时一定要考虑到接受者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文化修养、社会阅历等诸方面的条件和因素,同时还要珍惜时间,注意办事效率是现代人际交往的重要特征,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变,文化生活的多彩纷呈,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时间的紧迫性,时间与效率以成为指导人际交往行为的信条,因此人际传播要注意它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人际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有许多共同点:两者都属于社会范畴,都是能动的交流行为,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过程,都具有相互作用的功能。而且,人际传播可以作为公共关系传播的辅助手段。但是,它们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人际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的含义不同。前者指单个的个人,后者指组织化了的个人;前者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信息交流活动,后者研究的则是代表组织的个人有目的、有计划地传递组织信息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全部要领和最高艺术,在于满足别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需求。要能够根据别人不同层次的需求,投其所好,舍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尊重他人,要能够让他人随时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让他人能够感觉到你的友善,那么你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莱斯・布吉林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人际交往的法则,即:接受、赞成和重视。接受,是指接受他人。赞成比接受更进一步,要善于挖掘别人的优点,因为赞美能激发人的潜力,能改变人、塑造人,赞美的功效为人际交往增加积极的内涵。重视意味着价值的提高,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言行可以体现对他人的重视。美国一位著名的法学家约翰・伊理治曾经在他所著的《交涉的能力》一书中,提到有关交际必须注意的两点:第一,不论何种交际,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行为。第二,交际不是科学,而是一种艺术。

人与机械,人与动物,以及人与自然界,虽各有其沟通的方法,但是不论在何种意见的沟通的情况下,人都是具有绝对主导权的。

二、公众传播及其特点

从社会关系的总体上看,人际关系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而公共关系则是从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关系。与此相适应,它们所采用的传播手段各不相同。人际传播手段一般比较简单,人际传播是指发生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社会行为。它是构成并维持社会的前提,是人际关系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最常见、最普遍渗透与人类生活一切方面的基本传播方式。公共关系活动中涉及量比公共关系传播手段相对复杂一些。

人际传播的对象可以是一群人,也可以是一个人,而公共关系的传播对象则是有组织的着眼于某种特定联系的群体。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沟通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使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公共关系传播的涵义,传播是作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它的首要作用是传递信息,相互了解,联络感情,影响态度,引发行为,发展关系。了解传播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认识公共关系活动的本质,这对于指导我们的公共关系时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观念为母题,以传播内容的不同性质为基础,可以把传播区分成不同的传播类型,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观念在公共关系领域的运用,就形成了公共关系传播这一独特的传播形式。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是特定的社会组织,不是个人,也不是职业的信息传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受众是特定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目标公众是一个构成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这样一个群体概括地区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组织的内部公众,另一部分是与组织构成某种特定联系的外部公众。公共关系传播的渠道众多,媒介广泛。由于公众的构成复杂,形态各异,因此,公共关系传播要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和媒介与自己的公众实现信息的交流。公共关系传播有其明确的目标,公共关系传播就是沟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来协调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和声誉。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传播,由于工作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是社会组织构建良好生存环境的前提,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更应该重视公众对象的能动作用,更强调与公众对象的平等的双向交流,而区别于单项的宣传和灌输。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利用的媒介很多。比如,各种会议和讲演可以聚集数十、数百人,发传单、贴海报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看到,用扩音器做报告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听到,举办展览或表演可以吸引成千成万的人。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与公众取得广泛的信息交流,最有利的手段莫过于大众传播媒介了。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几乎家家必备,人人必听、必看,影响面非常广,可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公众的需要。因此,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能够达到与理想的传播对象接近的目的。

其次,它具有迅速、及时的特点。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传递信息。在这方面,电子传媒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只有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传播才能不失时效。社会组织为寻求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依存而开展的公共关系,主要是通过传播来实现。

总之,无论是人际传播,还是公共关系的传播都是人类产生以来的社会现象,传播行为是人类最主要的社会行为之一,一切生产和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传播。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以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传播行为,不通晓和掌握一定的传播方式和技巧,不会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就无法成功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那么也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