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冬日 最宜食山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冬日 最宜食山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草纲目》记载,山药益肾气、强筋骨、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冬至已过,天气愈加寒冷,数九隆冬,养生尤其要注重中医学天人相应学说的“冬藏”。所谓“冬藏”,即养精蓄锐。

冬至以后“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滋补功效。进补则是我国民间传统养精蓄锐的养生方法之一,此时最宜吃一些滋补品。然而,在我看来,任何滋补品都抵不过素有“食物药”之称的山药来得实惠、直接。都说冬季食山药,胜过吃补药,这话不无道理。

山药属于当令食材,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较细的圆柱状,肉白而坚,咀嚼时口感微酸发黏。

其实,准确地说,山药只是个别称,它的学名叫薯蓣,还有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玉延等别称。据史料记载,薯蓣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流传至今。

山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带紫色,块根圆柱形,叶子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乳白色,雌雄异株。块根富含淀粉和蛋白质。

山药在我国主产于河南北部,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可鲜食,切去根头,洗净,切片干燥后即为中药材。

从形态上来说,山药分为两种,一种茎为圆柱形,也就是我们经常得见的那种,当然,这其中因产地不同,又衍生出若干不同的品种;第二种则为无性繁殖,茎圆柱形,叶片心形,无花,叶腋间着生“山药豆”,此种山药相对少见。

此外,民间对山药有淮山药和怀山药两种称呼,多数人以为两者并无区别,其实不然。

淮山药指的应是今江苏、安徽等地所产山药,怀山药则指今河南焦作区域所产山药,而焦作尤以温县、沁阳、武陟、博爱一带所产最好。无论从药用还是营养价值上,淮山药都是无法与怀山药相比的。《神农本草经》载有:“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所谓物“离其本土,则千周同而效异”,这也正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缘由。

从中医的角度说,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等功效。

其最大的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在许多抗衰老方剂中常配伍山药作为应用。尤其适合脾胃亏虚者食用。同时,它还有益肺滋肾的功效,对肺肾虚损的消渴、遗精、带下等病证都有着很好的补益作用。

不过,因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

山药

《医经溯洄集》:干山药,虽独人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嫩,流岂无益。

《药品化义》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治肺虚久嗽,何其稳当

《本草经读》:山药,能补贤填精,精足则阴强

目明

耳聪,

《本经疏证》:薯蓣,主伤中补虚赢,即补中益气力也。

《唐本革》:署蓣,日干捣细筛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补,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

止泄痢,化姨涎润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