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球FDI三年续增 中国进出比接近3:1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球FDI三年续增 中国进出比接近3:1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前,联合国贸发会议在京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连续三年增长,达到130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接近2000年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为69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五,仍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国投资流出量(即对外投资)达到212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8位,居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第二位(第一位为巴西)。引资与外投比例接近3:1。

跨国并购助推外国直投

目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上升,主要是由跨国并购活动的增长支撑的。

2006年,在更高的股票市场估值、不断提高的公司盈利和有利的融资条件等因素的驱动下,跨国并购交易在金额上和数量上均有显著增长。《报告》显示,跨国并购交易在金额上提高23%,达到了8800亿美元,数量上提高14%,达到6974笔,接近2000年达到的上一个并购高峰。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反过来又促进了国际生产的进一步增长。2006年,跨国公司在其母国以外进行的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较往年增长更快。资料显示,7.8万家跨国公司和它们所下辖的78万家外国子公司的销售额、增加值和出口,估计分别增长了18%、16%和12%。

但是,此轮增长与1990年代后期的并购热潮不同,并购交易绝大多数由现金和借贷支付,而非通过换股实现。2006年创下多达172笔巨额交易记录(金额高达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占跨国并购交易额的约三分之二。现金和借贷支付的并购模式,与换股模式相比在可持续性上多少了打了些折扣。

另外,私人股权投资并购现象在全球并购活动中的活跃度颇为值得关注。2006年,由于受投资者对更高回报率不断增长的追求,以及世界金融市场上流动资金的充盈度等因素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的跨国并购的金额达到1580亿美元,较2005年增加了18%。不同于以前投资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策略,私人股权投资公司越来越多地收购大型上市公司,可能将继续在并购交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也指出,基于竞争日趋激烈,近期交易中涉及的资产价格已经显著提高,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在一些国家所享有的优惠财政待遇可能无法持续,以及它们倾向于相对较短的期限内持有股等因素,如此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可能无法持续下去。实际上,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投资活动更类似于证券投资,而非外国直接投资。

采掘业成“宠儿”

石油、天然气和金属价格的抬升以及需求的高涨,尤其是亚洲的需求,刺激了投资者对石油勘探和采掘业的大幅度投资。近来,在许多矿藏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此类产业在其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景气还带动了这些行业一系列跨国超大并购,造成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报告》显示,跨国公司在不同采掘业中的相对重要性各不相同。在金属采矿业,2005年25家最大的大生产商中有23家为私人拥有的跨国公司,只有两家为国有股占多数公司。但在石油和天然气部门,50家最大的生产商中,国有股占多数的生产商居多。大部分这类生产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国有公司所控制。如,2005年,沙美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的产量是最大的私人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年产量的两倍多。

据了解,目前,新的采掘业跨国公司正在崛起。虽然就国外资产而言,私营公司仍为最大的企业,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尤其是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正在迅速成长为全球性参与者。七家最重要的国有公司,包括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均属中国)、卢克石油公司(俄罗斯)、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印度)、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巴西)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西亚),2005年中的海外生产总量超过5.28亿桶石油当量,而10年前仅为2,200万桶。它们的海外扩张,主要是由亚洲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旺盛需求所驱动的。

在一些低收入国家,采掘业投资占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部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能力很弱,这些国家很少有其他行业能够吸引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因此,采矿和出口获得的收入常常占这些国家国民收入很大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低收入国家依赖跨国公司的程度与其它国家相比要高很多。

在金属采矿中,外国子公司(非作坊式)几乎占最不发达国家生产的全部,例如在几内亚、马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津巴布韦以及阿根廷、博茨瓦纳、加蓬、加纳、蒙古、纳米比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另外10个金属生产国中,外国子公司占其生产份额的50%到86%。在石油和天然气中,外国子公司2005年平均占撒哈拉以南非洲产出的57%。例如,在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苏丹,外国公司占生产量的一半以上。外国子公司在其他国家也占有重要的生产份额。包括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和英国。然而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最大、最丰富的西亚,其相应比例仅为3%。而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石油天然气生产基本上没有外国子公司参与。

区域差异化

《报告》显示,虽然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前景广阔,但是区域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发达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激增至857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45%,再次反映出了跨国并购的增长。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激烈反弹,2006年达到了1750亿美元,化学工业的流入量创下了记录。而采矿部门的跨国并购潮使加拿大的流入量翻了番,达到创纪录的690亿美元。25个欧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了9%,达到5310亿美元。由于将外国子公司低价转售给日本的几宗大交易,使得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自1989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值(负65亿美元)。

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在流入方向存在着分歧。据了解,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360亿美元,是2004年的两倍。但是,非洲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却从2005年的3.1%下降到2006年的2.7%。其中,大型跨国公司的并购以及绿地项目和扩张项目在非洲的东道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埃及是该区域的主要接受国,流入量超过100亿美元,其中80%流向非石油活动中的扩张和绿地项目,显示了投资者对投资自然资源兴趣的提高。但是,在最不发达的国家中,投资的主要流向仍为新的石油勘探和采矿活动。

同样,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仍保持增长,增长幅度达到19%,创下2000亿美元的新高。但是,在次区域一级有所变化,南亚和东南亚的流入量继续增长,而东亚的增长有所放缓。这主要是由于东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正转向更属于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活动。其中,中国的外资流入量在连续6年增长后于2006年首度下降,同比下降4%至690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对金融服务业投资的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表示,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逐步赶上中国并形成了鼎力的局面。

绿地投资和再投资推动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流入量增加了11%,达到840亿美元。在南美,大多数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量都有强劲的正增长,但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大幅下降冲消了这一增长。另外,该地区制造业再次赢得流入量的最大份额,服务业部门的份额略有增加,由于初级商品价格坚挺,初级部门仍具吸引力。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采掘业为目标,其次是基于资源的制造业和通信。但是,采掘业以及通信和电力等行业,东道国加大了干预,特别是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

东南欧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了68%,达到690亿美元,连续六年增长。其中,前五名接受国(依次为俄罗斯联邦、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保加利亚)占流入量的82%。虽然服务业部门由于银行业跨国并购的增加而显得兴旺,但由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激增,初级部门获得了更高的流入量。在独联体一些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体中,国家继续加强对战略产业的控制,而在东南欧国家,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的政策则继续与加入欧盟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