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穴区带针刺抢救1例慢性肝衰竭合并痔丛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穴区带针刺抢救1例慢性肝衰竭合并痔丛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文献编号】1672-3783(2012)03-0327-01

【关健词】穴区带针刺慢性衰竭;痔丛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病例资料

患者蔡XX,男性,48岁,以“反复腹胀、纳差、尿黄8月余,加重伴呕血、黑便1月余”主诉入院。入院查体:慢性肝病面容,面色晦暗,中度黄疸,可见肝掌,无出血点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腹壁静脉无曲张,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右肋下及剑突下未触及肿大,莫菲氏征阴性,脾左肋下2cm触及肿大,边缘钝,质中,无触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入院查肝功:ALB 29g/L、TBIL 155umol/L、DBIL75umol/L、ALT48U/L、AST82U/L、GGT86U/L、ALP197U/L、TBA59.11umol/L、CHE2729U/L;凝血功能:PT24.4s,TT20.1s,APTT64s,FIG1.06g/L,PTA38%;血象:WBC3.37×10^9/L、GR69.1%、Hgb118g/L、Plt67×10^9/;HBVM:小三阳,HBV.DNA:1.06×105拷贝/ml;肝脏CT:①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②胆汁淤积。既往曾出现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1次。入院诊断:肝硬化,病毒性乙型:慢性肝衰竭、门脉高压征。入院后予保肝、降酶、退黄、抗病毒、补充蛋白、改善凝血功能、降门脉压等治疗。入院后患者出现每日解糊样血便50~200g,查血象Hgb下降至52g/L,诊断:肝硬化并痔丛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由于患者系肝功能衰竭,无法急诊行手术治疗,治疗上予“复方角菜酸酯栓”纳肛,“迈之灵片”口服及输血、止血、抗感染、加强降门脉压等抢救治疗7天,出血未得到控制,复查血象Hb 66g/L,治疗上停止输血,遂行穴区带针刺治疗,于躯后四带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左侧髂后上棘)附近触及三个压痛点,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日。治疗过程中,患者诉酸胀感放射至部,余无不适。针刺三次,患者出血停止,监测血象Hb恢复至136g/L,病情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未再出现痔疮出血。

2讨论

“痔疮”是直肠下端粘膜和肛管皮下的直肠静脉丛因多种原因引起痔静脉压力升高,血液回流障碍,痔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静脉团块。痔疮出血的治疗方法:

1 西医方面:主要以注射疗法、冷冻疗法、枯痔疗法、手术疗法等为主。

2 中医方面:中药口服、坐浴及针炙治疗,而针炙治疗又分为:①体针为主;②穴位注射封闭疗法;③挑刺为主疗法;④炙法。穴区带针刺疗法是一种新医针灸疗法,它不同于中医传统的针炙疗法,但又没有离开针炙疗法的基础经验。其主要依据是:当人体某脏器或组织发生疾病时,相应地在体表特定部位出现敏感点(区)。这种疾病在体表反映的敏感现象是有规律的,是随病的变化而变化的,故全称“经络―穴区带”或“经络―敏感染”。通过临床实践中初步总结出三十五条敏感带,叫“穴区带”,治疗时,在与所患疾病相关的穴区带内,查找敏感点,进行针刺、注射或其它处理,敏感点即告消失,则可收到显著的疗效。该患者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痔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因慢性肝衰竭、凝血机制差,无法急诊行手术治疗,遂采用穴区带针刺疗法,针刺三次,出血停止,临床治愈。今后对痔疮患者尤其合并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尤为适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 362000福建省泉州市180医院肝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