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加坡馆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加坡馆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5月,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在她的蓝色腰带――黄浦江两岸,汇聚了出自各国建筑师智慧的建筑奇景。自有世界博览会以来,每届盛会都给予全世界观众和主办城市这份华丽的馈赠。

近几届世博会,主题的选取都围绕着自然和可持续发展,世博场馆承载主题下的交流活动和技术展示的同时,本身更是展品之一。人们对技术观念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本届世博会开始注重挖掘城市生活的内涵和可能性,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2008年8月,在新加坡政府签署世博会参展台同后,随即在9月向全世界发出了广泛征集展馆设计提案;又经过4个月的层层筛选,以“城市交响曲”为主题的新加坡馆方案展现在世人眼前:经过将近一年的设计、建设,一个形如音乐盒的灵动装置,在万国建筑奇景长卷中,闪耀转动,向观众阐述新加坡的城市发展特色,和对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的独到见解。

花园城市

设计理念源自城市的生活体验,新加坡拥有多元的文化资源与城市生态景观资源,“花园城市”的美誉意味着自然元素融入了城市生活中,在水的滋润与花园的环绕中,呈现了无处不在的交融。对自然元素的充分利用,帮助人们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花园城市。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伴随经济交流,多元的文化和信息在这里汇聚,多个民族的居民和谐共处,共同建设、分享魅力家园,呈现给世人完美协奏的演绎。新加坡馆要传达这种城市的美好景象和经验,通过音乐、视听互动与景观视觉,来构筑参观者的游历体验。于是,塑造地面景观与空中花园,并以一种往复循环的路径来联系,带给游客交响乐协奏般观展体验的概念形成了:这彷佛是新加坡城市文化的缩影,游客被吸引进入馆内,行进间不知不觉上升到达各个展厅,直到屋面,豁然开朗,其间体验新加坡的活力与多元,地面与空中花园之间隐藏的起承转合过程与循环再现是其独特魅力。

新加坡馆表达了把东方式的传统建造智慧与精密的现代结构、设备技术充分结合的思路,契合了世博会倡导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展馆设计充分考虑到上海夏季的气候特点,以及处于黄浦江畔的基地特征。把光、热、声、水、空气,土地等自然元素利用起来,依托协奏曲般整体、连贯的演绎方式,融在花园凉亭般的空间形态中。在这个思路的引导下,形成了展示过程和空间塑造的一系列策略。先是为吸引游客做足文章,使游客乐于进人为他们量身准备的馆区环境:其次观展过程通过空间趣味性地转换,配合音响视听设备,与观者产生互动,使过程充满节日欢乐,让游客充分体验城市动感,最后在城市屋顶花园中回味新加坡风情,游客到此领略全园风景,彷佛置身城市派对,把系列观展游历推向高潮。

凉亭

新加坡馆位于世博园区的B片区,这是由部分东南亚与大洋洲国家围绕“海洋广场”而形成的“海洋”组团。组团的东边是体量庞大的主题馆,西边是高耸的卢浦大桥引桥,西侧,北侧均有上、下两层的步行长廊。园区的高架步道划分出各个馆区,作为交通主线,游人行进其上。便览群馆。俯瞰园区,各个场馆独特而活跃,争相吸引游人关注。在众多的展馆中,这个具有葱茏植物屋顶的展馆,在很远的距离就能以自然清新的形象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措施是自然理念与成熟技术的完美结合,屋顶花园不但很好地解决了屋顶隔热,也把展区由地面一直延伸到屋顶,观众在参观的起点和终点,都可以洗去行走劳顿,提升兴致,在城市花园环境的美好想象中得到新的感悟启发。

新加坡馆的位置在海洋组团中处于北偏西,东、西分别与马来西亚馆和澳大利亚馆为邻,北靠高架步行道,南向为开敞的海洋广场,建筑用地仅为3000m2。在地面层,外部景观向海洋广场作了视觉的延伸,安排了喷泉、等候凉廊、售票亭等一系列活泼的小品;同时把首层架空,朝向广场开放,展馆内外空间渗透,模糊界限。这个措施是在向烈日下徒步观展、急需阴凉遮蔽的游客的盛情邀请,首层开放式展演大斤的阴影和水面成为宽阔广场上的亮点,吸引关注。建筑师此时希望以更灵活的空间演绎方式,配合其色的展示内容来表达新加坡城市多元文化轻松、开放的一面。海洋广场周边,众多异域特色风情的建筑均为临时建造,很难拥有完整配套的舒适环境。新加坡馆的绿地与水面带来了自然的清新气息,架空层朝向南面广场开口,同时引入了上海夏季常见的东南风,经过喷泉与环绕的水面冷却,导入大厅,为观众送来阵阵清凉。水池,卵石,竹子等常见景观元素的结合,从外部空间延伸而内,在底层大厅周边塑造了一番东南亚风情,建筑从形象上和功能上,与景观一体,成为世博园里众多场馆中一座独特的“凉亭”。这种利用自然通风和水体降温来调节微气候的方法,在城市建筑中改善小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各种措施中,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为城市融八自然气息,既低碳又亲切。这种空间和景观形态是东南亚热带地区的常见形式,隐含着传统建造方式的智慧,适应世博会期间的炎热气候,也表达了运用适宜技术来实现节约能源、持续发展的建造理念。

音乐童

从广场由远而近观看,基地上从窄到宽升起四根巨大的白色支柱,撑起了一个形似不停转动着的圆形音乐盒。这个充满动感的圆,摆脱了地域符号的设计束缚,由上到下,翻转、复制,以简洁、抽象的组合形式,展示了国际花园城市明快、充满节奏和趣味,又不失个性的独特形象。音乐盒绕着中心轴不停转动,向外具有各向均衡的特点,它向着四面八方的观众展示同一形象,表达着平等与友好。圆形的空间结构体系很好地保持了力学平衡,在圆形的壳体内,自下而上的四根空心柱体撑起钢结构空间体系,悬挑出的钢梁下悬挂着环绕的坡道与楼梯,外墙及走道均脱开地面。坡道平缓,中间伸出平台或凌空挑出,或连接各层展厅,使上升的过程保持与展厅的视觉互动和交通联系,观众在行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上升,最后到达屋顶花园。

这个音乐盒的外部用轻盈的铝板幕墙包裹,环绕一周整齐地排列,留出竖向的长缝,形如悬挂的金属百叶,长长的缝隙既能透进光线又可通风透气,进入架空层的气流上升穿过缝隙,令大厅和坡道凉风习习。悬挂的结构使外墙设计变得灵活。新颖。长长的横向带形窗,把建筑体量分为上下两个圆盘,在音响背景中,似轻盈转动。横向带形窗为内部空间带来了充足的光线,也增强了拔风效果。铝板外墙表面垂直翻出众多轻盈的金属叶片。在幕墙上投下阴影,它们的随机突出与幕墙竖向缝隙的整齐排列形成了对比,表达了光影的跃动,是这一交响乐协奏中最活泼的音符。上下收进的外墙,既减少了下层幕墙的日晒,同时上层外墙又可为下层遮阳,利用基本的光热设计,降低了内部的热效应,增加舒适感。这些在前人中不断被运用的设计,在当代以精巧的钢结构技术来更新,从而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展示出新的建筑形象,有力证明了传统建造智慧在现代社会的低碳主题中,可以挖掘出优越的表现。建筑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只在一层浇注出四根中空的钢筋混凝土柱子,中间留出设备空间。同时,作为非永久性展馆,这些建材在拆除后均可回收利用,实现低碳的理念。这些措施表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一种技术理解,即用低碳且易于达到的技术来利用自然元素塑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