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没有对错的极限运动在挑战生命和死亡游戏之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份理性对感性的解读,究其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是与非。
风景美丽如画的青海湖、张家界和桂林。冒险,也是人与自然的斗争。每一次行动必须要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极限运动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众多爱好者即便是在知晓其高度危险性的情况下,仍然前赴后继、异常积极地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中国老百姓接受极限运动并有人付之行动,大概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当时的电视媒体刚兴起不久,在电视里看见老外总是能够做出挑战生理极限之举,有部分人便按捺不住了——那时的极限运动倒有些为国争光的历史使命感。随着像张健这样的名人的出现后,人们更是得到了“鼓励”,更多的人随之加入大潮。
极限运动,到底是在挑战生命极限的壮举?还是一场拿命赌博的死亡游戏?我们无法定义运动的对错,但不断有人为之付出代价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些曾经辉煌无限的探险者、冒险家铸就了传奇,最后的结局却是如此令人叹息,这,的确值得深思。
超负荷运转的疯狂体验
关于极限运动的定义,有人这样概括: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它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如阿迪力的侄子赛买提·艾山在张家界天门挑战超高空走钢丝时不慎跌落后,被营救后的第一句话便是不顾伤痛,要求继续挑战——可见,这种对挑战成功后的向往和满足感往往会战胜理智。
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表明:面临着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空间也越来越窄。现实的环境使得现代人有了持续的、不断增多的刺激,人的感觉域限也在不断提高。原来的感觉不够强烈,已不能适应部分人的追求。同时,有些人需要寻求刺激来发泄压力、释放能量,而极限运动的兴起,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
虽然“勇者无惧”,却也是极限运动的致命伤。极限运动有时可以造就英雄,但同时也可以随时结束一条生命。
更可怕的是,多数非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对安全的考虑严重缺乏,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跃跃欲试,以为只是靠胆量就能成事,这样的普遍现状令人担心,也会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惨剧。
体育医学专家毫不留情地指出,超强度的体育运动不仅不能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而且很可能给身体带来损害。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大多数从事极限运动的人来说,“吃苦”的目的显然并非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人是为了获得精神和心理的极大满足,只有不断挑战和超越身体的极限,对这些人来说,极限运动是一种“瘾”,令他们欲罢不能。
不成熟条件下仓促上阵
无论是资金的支持上,还是在专业机构的监督上,我国目前还算不上是一个极限运动的理想场所。
的确,在我国极限运动圈子里,不乏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虎胆英雄”。但相对于国外的极限运动者来说,首先是以维护运动者生命安全为标准,每次行动的开展,往往有专业的设备和完善的安保措施为支撑。反观我国,多数运动者更倾向于以“经验”为基础,往往会因为安全意识淡漠或者资金缺乏等因素,使这群人在不够成熟的环境下仓促上阵。侥幸的成功被媒体称颂之后,下一次的行动又继续忽视着安全保护,继而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以衣瑞龙为例,从专业上看,他清楚自己的滑翔机如果用于做特技动作并不够格,但依旧强行上阵——如果要换成高级的三类翼滑翔机,至少需要三万多元,而滑翔爱好者大多都靠自费,国家并没有设立专门组织资助这项运动。虽然贵为“中国第一飞人”,经济拮据的他却一辈子都没有用上过高级翼。最终,落后的设备成为导致他身亡的帮凶。
再如本刊曾经报道过的“窦圌山铁索飞人”杨海平,他实际也面临着设备落后的难题。他常年在两座陡峰之间的铁索上翻飞,还要上演倒挂金钩的高难度动作——危险系数如此高的表演,依靠的竟是随意捆绑的一条破旧的安全绳。有专业人士透露:如果年过花甲的杨海平在倒挂金钩的时候体力不支,整个人很容易从安全绳圈中松脱,坠进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