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闽台印刷产业对接的经济效应分析及两岸出版交流先行先试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闽台印刷产业对接的经济效应分析及两岸出版交流先行先试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闽台印刷产业对接,可以提高台湾优势要素即先进印刷技术的边际产出,从而提高边际收益,台湾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要素价值收益;而福建的土地、劳动优势与台湾先进技术的结合,将提高福建印刷业的产出和产值。印刷产业对接是两岸出版交流先行先试的起步,印刷合作将带动上游出版内容产业合作,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共同推进双方出版发展、文化繁荣。

关键词:印刷产业 对接 出版 先行先试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给两岸新闻出版业界的交流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2011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加大对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合作的扶持力度,宣布开放台湾印刷业到大陆投资办厂,设立印前制作中心,在注册资本金方面采取与内地业者相同的最低标准。这些优惠措施为闽台印刷产业对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为台湾印刷业者在福建投资、合资设立印刷企业创造了有利的政策条件。

一、福建出版印刷业发展态势及两岸出版交流分析

2009年9月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印刷复制业确立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规划指出,印刷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产业示范基地。中央明确了印刷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必然会成为印刷业今后发展的强大动力。

印刷业是一个相当庞杂的体系。印刷产业涉及出版发行上下游产业,内部细分行业众多。未来10年,印刷业面临技术转型,以油墨为基础的印刷技术会把自己的一部分市场拱手让给数字印刷技术。到2020年,全球大约50%的印刷品要在数字印刷机上进行生产。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印刷技术逐步取代以油墨为基础的传统印刷技术。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省印刷业的发展与福建省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全省印刷企业中,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有9家,其中1家为出版物印刷企业,其余8家均为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全省有3家企业取得绿色印刷环境标志认证。由于福建省印刷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印刷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散滥现象比较严重。从布局上看,印刷企业相对比较分散,点多、线长、面广,不利于印刷市场健康发展。从企业规模上看,沿海地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等地印刷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而山区(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等地印刷企业的规模相对比较小。从业务结构上看,出版物印刷企业有70.9%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全省出版物印刷企业179家中大约有40%以上的企业业务吃不饱;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有93%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山区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大约有30%以上的资质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有71.1%集中在沿海地区。目前虽然福建省印刷企业数量不少,但真正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印刷企业不多。

福建印刷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企业过散、过滥。福建省现有3000多家各类印刷企业,生产能力已严重超过了印刷市场的需求。一些印刷企业生产规模太小,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专业化,高新技术在印刷业中的比重还很低,拥有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和数字印刷机的印刷企业只有极少数。全省现有的印刷生产能力严重超过了印刷市场的需求,学生减负、房地产不景气,造成定单减少,而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必然导致大家因“吃不饱”在拼命压低价格以吸引客户。由于无序竞争,福建印刷市场工价偏低,在全国印刷市场处于“价格洼地”位置。

在两岸出版交流方面,目前大陆出版物入岛渠道零散,内部相互压价竞争趋势明显,导致成本高、风险大、经济效益低下,无法形成规模,供货品种和供货速度无法满足台湾市场的需要。据统计,2009年大陆出版物入岛的销售码洋约为1.5亿元人民币,仅占台湾出版物市场份额的1%,因此,为了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十分有必要在福建沿海保税区设立书刊印刷企业,推动大陆出版物就近入台,扩大大陆出版物在台湾地区销量;同时也可以承接台湾地区书刊出版印务。

二、闽台印刷业的互补性与对接原则

闽台一水之隔,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地缘相近,且台胞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闽台人民自古以来密切往来,共同创造了一脉相承,渊源深厚的闽台文化。种种民间文化艺术流传,盛行于闽台两地,备受两地民众共同喜爱,这为闽台文化交流奠定了独特的优势。

闽台两地印刷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土地资源紧缺是制约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印刷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台湾而言,福建土地资源丰富得多。福建目前工业用地地价与台湾相比,相差二三十倍,房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也比台湾低廉,这是台湾转移一般工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福建劳动力资源丰富,更由于祖国大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可以向福建沿海地区转移,源源不断地外来劳动力使福建有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台湾印刷业人工费很高,平均每人每月收入约折合人民币9800元,台湾印刷工人工资水平约高出福建八至十倍。低廉的工资水平是福建接受台湾印刷产业转移具备的独特优势。台湾印刷业每色令工价平均在100~12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5~30元;福建印刷业每色令工价平均为15元,比台湾工价低40%~50%。彩色制版,台湾方面8开、大16开一套四色板,工价一般150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375元;福建印刷业一套四色版平均工价为200元,比台湾工价低46.67%。落差显著的印刷工价是福建接受台湾印刷业转移的成本优势(参见表1)。

表1 闽台两地印刷工价对比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工价参见《王仿子出版文集续编》,154~158页。

台湾印刷业整体特点是技术好、效益高。台湾的印刷技术比较先进,拥有世界一流的印刷设备。台湾印刷业的设备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优于福建,数字印刷技术已经普及,业务管理效率很高,人均劳动生产率高于福建。台湾印刷业效率很高。台湾的红蓝印刷公司,员工130人,有8台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包括无水胶印),有骑马订和无线装订两条联动生产线,年营业额达4亿元新台币,人均307万元(约合人民币80万元)。此外其他印刷公司一般营业额都达到人均300万元新台币左右,人均创利达60万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有这样的营业额和这样的高盈利,台湾印刷业当然有力量经常更新设备(更新期为5~8年)。新设备新技术进一步带来高效率、高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在印刷工期上,一本周刊,包括排印装,一般3天可以出版;月刊,排印装时间是7~10天;一般图书,排印装时间是20天。印装周期特别短的是课本和教学参考书,采用轮转印刷和胶装联动线装订,定稿后3天可以出书。

三、闽台印刷业对接的经济效应分析

为了探究闽台印刷产业对接的经济效应,我们建立一个两经济体的贸易模型来分析。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经济体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即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而正是由于要素充裕程度的不同,造成了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即某要素充裕的经济体,该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越低。在此基础上,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俄林建立了两要素的经济模型。假设商品生产是两要素(土地,劳动)的投入组合,由于要素使用存在可转换性,即有多种要素投入组合。所以商品生产选择何种要素投入组合,即每单位产品中投入的两要素的比例取决于两要素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要素价格的提高会减少其在投入组合中所占的比例。这样,在两个经济体中,具有某生产要素禀赋的经济体,由于该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低,所以在商品生产中会更多地使用该要素,即在商品的投入组合中,该要素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根据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的规律以及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理论,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是使两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之比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假设L,T分别表示劳动与技术,MPL1,MPT1,w1,t1分别表示经济体1(指福建,以下同)的劳动的边际产量,技术的边际产量,工资和技术的价格,同理有MPL2,MPT2,w2,t2,表示经济体2(指台湾,以下同)的相关量。经济体1具有劳动禀赋,即劳动的相对价格低,经济体2则具有技术禀赋,即技术的相对价格低,用公式表示为:w1/t1

闽台两地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对比显著,福建具有土地广阔、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台湾则有技术先进、管理手段科学的优势。因此,闽台印刷产业的对接,可以提高台湾优势要素即技术的边际产出,从而提高边际收益,也就是说,台湾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要素价值收益。而福建的土地、劳动优势与台湾先进技术的结合,将提高福建印刷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印刷业的产出和产值。可以说,两者的对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以下再以前述理论为基础,进一步考虑在闽台产业合作下,产品的互相交流对整个印刷产业的影响。实际上,产品的交流是间接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即虽然闽台两岸经济体之间劳动难以自由流动,但是闽台印刷产业产品的交流就是间接的福建劳动向台湾流动的过程。再以经济体1(福建)、经济体2(台湾)为例,如下图所示:

在没有产品交流之前,经济体1(福建)的劳动数量为O1L1,经济体2(台湾)的劳动数量为O2L1,其对应的边际产量分别是C、B两点对应的值,可以看出经济体1的劳动边际产量低于经济体2。当两经济体展开合作交流,经济体1的劳动向经济体2流入,直到两经济体劳动边际产量相等为止。边际产量曲线MPL1,MPL2下方的面积代表产出,经济体1产出由边际产量曲线MPL1下方L1对应的面积减少到L2,经济体2产出则增加了其边际产量曲线MPL2下方从L1到L2相应的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体2的收益大于经济体1的损失,其净值等于图中三角形部分的面积ABC。

由上述分析可见,闽台印刷产业产品的交流,能够提高双方的总产出水平。闽台印刷产业对接可以弥补福建印刷企业的不足,提升技术实力,扭转市场形象,扩大印刷企业业务量,扩大对台出版交流规模。闽台出版及印刷产业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加强交流合作,能够得到更加深刻、长远的发展。

四、两岸出版交流先行先试的可行性探索

两岸ECFA签订之后,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前所未有,都为两岸出版交流先行先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务院2011年出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设立两岸教育合作试验园区,吸引台湾高校合作办学,进而设立两岸出版交流试验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平潭、厦门等地是两岸先试先行合作重点区域。福建省委正式作出了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提出积极探索开展两岸区域合作,建立两岸更加紧密合作交流的区域平台,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平潭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两岸出版业在岛上设立闽台合作印刷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平潭正在建设大学城,筹建海洋大学,同时吸引台湾高校和内地高校到岛上办学,大学城10多万大学生每年需要大量的教学用书,能提供比较大的教材印数,完全符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出版产业的运作特点,将是岛上拟设印刷企业稳定的书刊印刷业务来源。印刷产业对接是两岸出版交流先行先试的起步,福建的出版业需要从上游内容产业抓起,做好高校教材产品线出版规划,突出中高等职业教育出版特色,借鉴台湾已有的职业教育出版成果。以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峡两岸大学城为平台,两岸教育业将进行深度合作,必将带动两岸教育出版业深度合作,两岸出版业在岚设立印刷企业就地进行书刊排印,保证供应各类教育用书,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带动版权合作、数字出版等上游出版内容产业发展,是两岸教育出版合作一项意义重大的项目。

平潭等地两岸出版交流试验区拟设印刷企业在满足海峡两岸大学城教学用书需求的同时,可以用一部分产能直接承印台湾地区的华文书刊印刷业务,并利用海运便捷通道回流台湾地区发行。随着两岸交流逐渐密切,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逐步增强,大陆简体书刊在台湾地区的需求也逐年增强。台湾当局对大陆图书入岛限制较少,对报刊入岛限制也有所放松,为出版物入台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印刷企业承接海峡两岸出版业的书刊印刷业务,可以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直接生产印制,印刷品在关外通过便捷的海运方式直接运至台湾,贸易及运输成本较大陆其他地方都更为低廉。这将为大陆出版物入岛提供更加畅通的渠道,尽快扩大大陆图书入岛总量规模;同时,打开大陆书业面向台湾的市场,带动大陆出版产业链各环节对台合作交流。

福建拥有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在福建沿海设立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鼓励台商设立合资出版印刷企业,降低通关成本、运输成本,无疑是一项重大战略步骤。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福建贸易环境将越来越改善,吸引台湾地区投资的区域也呈逐步扩展,闽台两岸出版交流对接的空间将越来越广阔,进一步提升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为和平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南,严正主编.《闽台产业对接研究报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王仿子.《王仿子出版文集续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友华.《中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黄杰阳 ,(1979――),经济学硕士,2005年至2011年担任福建人民出版社编辑,现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产业发展部副主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