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间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男115例,女85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年龄52.11±0.02岁,病程8.06±6.11年,指定本院专业医师进行肌电图检查。根据周围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76例(男44例,女32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124例(男68例,女56例)。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用美国强生稳豪型血糖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用低压液相法;血脂由德国Byer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受试者均提供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平均每日站立时间,准确测量身高、体重、血压(BP)、计算体重指数(BM工)。

统计学分析 各项指标以均数±标准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种因素对于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DPN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病程、站立时间、FBG、PBG、HbA1c、收缩期血压(SB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8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BMI及各项血脂水平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DPN和NDPN组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各组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不具有可比性。DPN组病程、站立时间、SBP、DBP、FPG、HbA1c、载脂蛋白B(APOB)较NDPN组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证实糖尿病的病程、年龄、平均每日站立时间、FBG、PBG、HbA1c、SBP、UAER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而BMI及血脂水平与DPN关系不明显。

本组资料中UAER、平均站立时间、PBG是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UAER是早期糖尿病肾病受损的敏感指标,同时也反映糖尿病广泛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发现,UAER是独立的DPN危险因素,与DPN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国外均有此类相关报道。提示临床上可通过检验UAER观测有无合并DPN及其病变程度。

本研究还证明平均每日站立时间也是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此项结果国内外报道很少。考虑平均每日站立4小时以上的患者,双下肢静脉回流较正常人差,影响血液循环,与DPN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微血管病变可导致神经缺血缺氧,结构异常表现为动脉变细,静脉扩张,动静脉分流和新生血管形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

高血糖也可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参与DPN病理生理改变。持续高血糖可激活多元醇通路,使血中山梨醇和果糖堆积、磷酸肌醇代谢异常、Na+-K+-ATP酶活性降低、脂肪酸代谢异常、蛋白激酶C通路活化,最后导致渗透压增高,神经节段性脱髓鞘。我们研究发现DPN与PBG呈显著正相关,控制理想的血糖水平对DPN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其次是脂代谢障碍。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另一阶段是辅酶A的乙酰化,乙酰化必需醋硫激酶,其酶的活性在糖尿病时是低下的,约降低30%,而雪旺细胞内积存着过量的脂质,反映了雪旺细胞内脂质代谢异常,也是引起神经损害的因素,而我们研究显示血脂与神经病变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我们所选患者均严格糖尿病饮食、肥胖者少、血脂控制严格有关。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人群1倍以上,血压升高并逐渐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并随年龄增长、病程延长而进展,为早期防治高血压神经损伤,高血压患者均应在周围神经病变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防治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