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冲式吸引器头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单位:053800 河北省深州市医院(王伟峰、曹占强);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焦宝华)
通讯作者:王伟峰
【摘要】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自冲式吸引器头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中使用自冲式吸引器头,对照组术中使用普通吸引器头,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患者住院天数、出院时患者GC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50 ml、570 ml;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1 d、27 d。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40 min。结论 自冲式吸引器头与普通吸引器头相比,有很大的优点,具有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预后好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自冲式吸引器头; 开颅手术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神经外科手术逐渐向创伤小的显微外科发展,开的骨窗也随之减小,可暴露的视野亦随之减小。以往的颅内手术操作,由术者操作吸引器,助手给以冲洗,这样既影响了视野,又增加了术中出血及副损伤。为了减少这些缺点,笔者所在科于2005年研制了自冲式吸引器头,并且试用于临床,效果较满意,现将笔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年龄9~72岁。其中幕上64例,幕下32例。颅脑损伤31例,颅内肿瘤46例,高血压脑出血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中使用普通吸引器头。
1.2.2 治疗组 术中使用自冲式吸引器头。
1.2.2.1 自冲式吸引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为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吸引管的大小及形状示意图。图1所示为吸引时的状态,用于创面出血的吸引及冲洗液的吸引。图2所示为冲洗时的状态。自冲式吸引器头根据吸引管的直径大小共分为Ⅰ、Ⅱ、Ⅲ三个型号。每一种型号又根据吸引管的长短及形状分为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如图3所示。
1.2.2.2 使用方法 根据术中需要随时更换冲洗及吸引。图1所示旋钮与操作手柄呈平行关系时为吸引,图2所示旋钮与操作手柄呈垂直关系时为冲洗。根据操作部位的深浅、精细度和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分别应用不同型号的吸引管。对部位表浅、操作不精细的应用Ⅰa、Ⅰb;其次应用Ⅱa、Ⅱb;对部位深在、操作较精细、紧邻重要脏器的应用Ⅲa、Ⅲb。亦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应用不同型号的吸引管,更换较灵活方便。若术中有大的血凝块、其他碎屑等将吸引管阻塞,可用专用的通条给予疏通。必要时可随时拆卸操作手柄,因配备有专用螺丝刀,方便术中拆卸及清洗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50 ml、570 ml;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1 d、27 d;出院时GCS评分分别为12分、10分。治疗组由术者自己操作冲洗与吸引,使用更方便灵活,保障了手术的顺畅性,缩短了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所需时间缩短了40 min。治疗组由于手术野清晰,减少了术中出血,失血量较对照组平均减少220 ml,且节省了人力,本来需2个人完成的操作现在只需术者1个人即可完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1
3 讨论
自冲式吸引器头与以往的普通吸引头相比,将冲洗与吸引合二为一,一体两用,使用起来更方便灵活,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减少,对患者术后机能状态的提高及早日康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少失血、少输血,避免了由于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减少了重复动作对脑组织的损伤,使患者术后脑水肿较轻,术后恢复更顺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器械为一次性产品,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既经济又实用。笔者认为此器械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