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课堂生成引发的教学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阳光》一课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引发教师思考,如何准确、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并且有效地预设问题,学会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考;阳光;金子;思维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在教学中,所谓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教师若能及时捕捉生成,必然会使课堂立刻生彩。如我在《阳光》一课的教学中:
师:同学们,你们读“金子”一词时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发财。
其他学生捂着嘴笑,其他听课老师也被逗笑了,我也被他的回答惊呆了,设置这个问题的初衷是让学生从读“金子”一词感到金灿灿的颜色,从而引读出:阳光像金子。“阳光”与“金子”之间都是金灿灿的。他的回答离我预想的差了十万八千里,我不得不转变我的问法:
师:哦,你们读“金子”一词时想到了什么颜色?
生1:黄色。
生2:金灿灿的颜色,发光,发亮。
这个学生一下答出了我的答案,我赶快捕捉住,顺利地进行了我的课堂教学。若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已达到了目的。课后,有老师对我说,你的问题:读“金子”一词想到了什么?问题指向不明确,所以学生说“发财了”是童言无忌。我若当他是童言无忌,可能这个生成也不会引发我的思考,可我没有把这个生成当作简单的童言无忌,我又在头脑中反复咀嚼、回味,得到以下思考:
思考一:“阳光”与“金子”除了在颜色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金灿灿的,其实文本还蕴含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珍贵的。学生说我读到金子,想到了发财,与我的预设应是吻合的,只是我在预设时,想的生成太单一,致使这个“闪亮”的生成半途夭折。课下,我经反思之后,在第二天的课上又进行了弥补:
师:昨天,你们说读到“金子”一词想到了发财,能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吗?
一部分学生窃笑,还在嘴里嘀咕着,上课时说读“金子”一词想到发财的那个男孩站起来,说:“有了金子,能买很多很多东西。”
师:金子能买很多很多东西,说明了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议论道,“值钱”“发财”,有一个孩子说“宝贵”,另一个孩子纠正“珍贵”。我赶快抓住这个生成,“对,金子是珍贵的,比金子还要珍贵的是什么?”生:“阳光”!……
这样补充着上次的“读到‘金子’我想到了发财”,学生在我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和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读懂了“阳光像金子一样宝贵”“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才是我预设的目标,而是在预设时却忽略了这个目标。
思考二:什么样的预设是最好的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非常重要,若我在《阳光》一课的教学中,直接预设“读‘金子’一词,你想到了什么颜色?”则不会有“我读‘金子’一词想到了发财”这样的生成。课堂上是设置一些要什么答案就设什么问题,还是设置一些比较开放而有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呢?显然是后者。因为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如钻老师设计的圈套一样,一环套一环,终于解开了。
“读‘金子’一词,我想到了发财”这个看似荒谬其实精彩的生成,若老师们都能去重视,我想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变成师生探索真知的沃土!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二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