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农”工作的“两难”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农”工作的“两难”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种粮补贴既是一种补偿,也是一种激励,目的是引导农民“多种地、种好地,多产粮、产好粮”。要将“好事做好”,就得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办法。

近年来,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了面向所有农民的“四大补贴”(即种粮、良种、农机购置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减免了农业税,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大幅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虽然这些惠农政策利国利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新的“两难问题

农业补贴应该如何公平发放

自200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农业生产进行直接补贴以来,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补贴规模扩大,已由当年的140多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农民普遍得到了实惠。虽然当前按耕地面积计算的补贴方法,实施起来比较简单,但由于补贴与是否种粮、产量高低没有关联,容易诱导“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多劳不获、劳而无功”的弊端,起不到财政补贴持续撬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杠杆作用。

若按粮食产量计算补贴,也可能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为土地有肥沃瘠薄之分,年成有丰收歉收之别,产出的粮食也有多少优劣之差。再说,农民对于自产的粮食可能是自家食用或加工产品,也可能出售给国家或贸易市场。该怎么计算补贴?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少困难。

种粮补贴既是一种补偿,也是一种激励,目的是引导农民“多种地、种好地,多产粮、产好粮”。要将“好事做好”,就得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办法,逐步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结合。一方面,不光农民种粮要有补贴,今后整个“三农”都应增加补贴,让农民普遍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国家在安排新增补贴时,要开始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倾斜,并制定特别的优惠政策,增加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的发展资金。

第二,生产补贴和产量补贴相结合。农业补贴的导向要明确、重点要突出,不搞“—刀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操作办法,只要能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都应该补贴,使补贴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和发展农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三,奖励与处罚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业奖罚”的相关规定,对无客观原因,有地不种、刻意撂荒者予以警示,并视情节进行适当处罚,同时对粮食主产区和优势产区、对造地产粮大户和新型农业主体给予适当奖励。

农业生产应该如何健康发展

我国户均耕地的经营规模只有7亩左右,是世界上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最小的国家之一。不减少农业人口,中国只会越来越穷,所以,必须花大气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尽管如此,我国目前仍有农业生产经营户1.98亿户,其中纯农户1.67亿户。新的情况是,不少农村青壮年被城镇化建设“席卷一空”,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正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中国要“养活自己”,就要解决好未来种地产粮问题。路在何方?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方向,当前主要是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农业“通才”向农业“专才”转变。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必然导致农业生产内部的重新分工。全面熟知农业“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老把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当务之急。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各有专长的知识技术型“新把式”“横空出世”,真正担当起农业经营主体的角色。

第二,小块“井田”向大面积规模经营转变。在土地流转依法自愿、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合企业化规模经营的种养业。与此同时,建立严格的准入和监管制度,防止出现“粮地非粮化”的大规模“圈地运动”。

第三,传统耕作方式向机械化生产转变。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和支持农户告别传统耕作方式,采用现代科技和机械化生产手段,不断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