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抓住重大转折时期的发展机遇 提升内蒙古发展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抓住重大转折时期的发展机遇 提升内蒙古发展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受我国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经过30多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发展方式变革的重大转折期。在这转折的历史节点上,把握时展脉络,明确社会、经济运行方向,清晰市场运行趋势,按照时展要求构建新时期内蒙古发展方式,将是我们推进自治区走向前列的重要任务。

一、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成就是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的结果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经过较长时期的积累,在2003年之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抓住了国民经济进入能源重化工时代的发展机遇,不断夯实能源产业基础,通过企业整合推进集团化的大型企业发展,提高煤炭生产、火力发电现代化水平,提升煤炭、电力产业的实力;以此为依托,我区着力促进煤炭深加工、粉煤灰提炼电解铝、硅铁生产、发酵工业等依托能源的接续产业,构建起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在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支撑下,我区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因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加大了对毛、绒、乳、肉、绿色农产品等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些领域的企业成为国家甚至国际领先企业。

总结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一是抓住了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对能源、重化工高度需求期的发展机遇,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强化高载能领域发展,促进了能源及其后续产业的大发展;抓住了我国百姓对加工食品需求不断提高的发展机遇,以农牧业产业化为抓手,鼓励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确立了自治区国家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的基础地位。二是遵循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内蒙古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以企业为核心,以鼓励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实力为手段,克服自治区要素水平的综合差距,将自治区优势产业建设成为国家层面上的优势产业,逐步提升了自治区经济在宏观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三是尊重社会发展对经济与产业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效率,推动技术进步,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通过煤电铝一体化建设、煤炭精深加工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产业升级延伸,发挥自治区煤炭资源、有色金属资源、能源、土地优势,引进、消化、吸收现代生产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并取得了国内产业优势,为建设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握我国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的发展动态,明确环境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之后,我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推动下,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等社会发展方面较之以往都有了巨大的改观,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方式也与全国一道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转折”的时期。认清新时期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我们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发展动力由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转向社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发展利益驱动机制方面的制度建设与发展需要、与百姓需要脱节,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个人收入局限于工资性收入,而且长期在低水平运行,发展动力集中于国家推动。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全社会追求利益的积极性,在制度性放开的同时,构建了发展动力实现收益的“平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保障企业和个体追求利益的愿望得以实现。由此,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过短短30多年的建设,就使我国总体经济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对于百姓感受而言,绝大多数百姓摆脱了温饱型生活,走向了小康。经济领域释放出的动力,促进了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改观,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覆盖水平迅速提升,社会保障的范围扩大、强度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百姓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之后,吃穿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经接近饱和,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强烈。随着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特征的新生代劳动力成为社会劳动的主力,其所在地方的发展环境、个人生活的舒适程度、所在地区对未来的社会保障水平等生活质量的状况,成为新生代劳动力劳动选择的主要内容。尽管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但是从多数劳动力的角度看,“就业”已经非常明确地转化为“择业”,而其所择的恰恰是社会的发展水平。简单地说,让普通劳动力在北京、南京、沈阳和呼和浩特等城市之间选择时,选择在呼和浩特工作的吸引力还不够。而这种吸引力不足,就是我们的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等等所需要的人才供给不足,“创新内蒙古”所需要的科技力量不足。在此意义上,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对百姓多元需求的供给能力已经成为我区今后发展最为紧要的任务。

(二)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经济增长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经过30多年的大力建设,尤其是经过本世纪10余年在以往经济积累达到较高水平基础上的现代化建设,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基础建设在大多数地方已经达到较为均衡的发展水平,东部、中部的整体建设已经结束资金、物资等消耗量最大的扩容时期,进入提质阶段。除了有大量统计数字佐证之外,能够观察到的明显变化是建设高潮期处处是工地的景观已经基本消失。即便是在西部地区,由于城市化所带来的集聚效应,整体的城市扩容性建设也接近尾声。而广大农村在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建设的空间严重收缩。可以说,我国城市建设、交通体系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曾经的重点领域的建设高潮已经过去。

此前的建设特点是数量型扩张转向数量型扩张的同时注重质量型建设。在建设高潮过去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产能建设等等将全面转向质量型建设,也包括对改革开放初期单纯数量型建设期的建设成果进行质量型改造。从生产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精细化生产与高科技含量产品生产将成为未来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主要产业领域,而在我区很多后发旗县区还在推进的低水平数量型扩张,将会受到市场的严重打压。在我区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方面,其产业结构、企业竞争力、科技含量等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从整体的经济构成上,我区企业构成比较单一,中小企业的总体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在一些盟市外来企业是地方企业的核心,本地企业数量较少,现代化、规模化的企业大部分是外地企业的分支企业,总部都在区外的发达城市,真正地方民间成长起来的企业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有地处偏远、发展滞后等客观原因,但也有各地方的经济发展对质量化发展、精细化生产重视不足,地方投资者意识还停留在寻找市场空隙阶段,在地方发展主导方面还存在项目依赖、单纯建设的意识。而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近些年反复强调创新型内蒙古建设,其核心就是要抓住质量型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以高端生产的姿态,重塑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

三、抓机遇,促增长,转变内蒙古发展方式

2009年之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明确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落实党的十七大所要求的树立科学发展、更加重视民生的战略过程中,强调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引导下,我国将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从总体发展战略逐渐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引导性政策上,在影响民生、抑制内需的主要领域,各类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如在房地产领域实施严格遏制投机、投资性消费、促进房价理性回归的目标下,不仅有限购等阶段性政策,亦有房产税、空置税等后备长期性政策;在医疗领域,不仅通过社会保障手段普及了全面的基本医疗保险,目前也在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放开、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医疗机构建设。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整肃产能过剩领域、高耗能领域、高排放领域的建设,采取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多项长效措施,国家战略、宏观经济应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大转折对策非常明确。

在我区,构建持续性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是一项长期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劳动力、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上进行变革,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向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有机构成、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在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基础上,实现一种有发展的增长,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加快社会发展建设速度,全力提高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由模式化发展转向个性化发展、由单一产业的区域发展转向产业群化的区域发展、由核心城市集聚化发展转向城镇群联合发展,构建新时展格局也是未来的发展核心。为了实现内蒙古经济未来真正的发展,还要从社会民间和百姓层面的意义上扩大财富积累、提高民众的富裕水平,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在新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