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什么民生新闻在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博弈中以纵向差异获得胜利?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民生新闻的叙事策略。

叙事主题的亲民性

老百姓是新闻的主角,栏目就是百姓的舞台。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社区、街道、家庭、邻里,聚焦民众的日常生活,报道老百姓关心的“凡人小事”,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锁定他们的生存状况,反映他们的生存空间;栏目给百姓一个话语空间,为他们说话,让他们说话;有时还可以与百姓互动,把他们请进节目中来。电视民生新闻将百姓作为新闻的主角,把话语权交给百姓,凸显了亲民特色,淡化了电视人身上的精英光环,让人觉得可近、可亲、可触,实现了电视的人性回归,较好地体现了新闻的受众本位主义。

叙事空间的第一现场感

电视新闻的现场感是电视媒介特性的本质要求。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电视是画面的艺术,应多用画面“说话”,“拍到就是硬道理”。电视声色并茂,感染力强,现场报道能使观众如临其境,使观众直接感受到现场气氛,事件的发展变化,人物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观众的心,

同时,在叙事空间上,电视民生新闻中浓郁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看起来“囿于一隅”,然而,这看似不利的地域限制却增强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

叙事视角的平民化

民生新闻在叙事视角上一改传统新闻中的精英叙事、权威叙事和专家叙事,把视角聚焦到平民身上,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一种普通人的价值取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用一种平民的角度去体察和叙述平民百姓的生活。

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记者通常不再像传统新闻那样,代表全景式的客观世界本身,而是站在民众的角度考虑,或作为事件的一份子参与其中,叙事角度上不再是宏观的,而是微观而具体的,从具体的事件入手进行叙述。

口语。地域方言的使用

有学者提出“电视是给人听的”,电视民生新闻采取了什么方法吸引受众的耳朵,并使受众长久地收看下去呢?朱增朴在《声像传播论》中曾指出,“电子媒介所运载的实际是一种口语化的新闻。”口语、方言能使新闻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简洁生动,能激发读者收看新闻的兴趣,牢牢吸引受众的视听,从而把有价值的新闻送入受众视野,完成新闻信息的价值实现。电视民生新闻中,适度的口语和地域方言的使用无疑是一剂良方,大大地缩短了新闻与老百姓的距离。

注重细节、设置悬念

新闻报道要能激起受众的极大兴趣,增强对受众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新闻中必须“见事见人”――人的存在,才能赋予新闻以生命活力。而新闻中人物心理活动、人物细节等的描写,事件戏剧性、幽默感等悬念情节的设置,都会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可读性和人情味。

细节可以是新闻人物的典型语言或典型动作,也可以是新闻事件中的一个小插曲,或是新闻事件中的一个场景。这样的细节往往是生动的,可以表现新闻主题。而抖包袱、卖关子等悬念的设置则可以使新闻惊心动魄,悬念叠生,令人难忘。

民生新闻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新闻,新闻故事叙述技巧的使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和情趣性,使观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有利于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进而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硬新闻软处理

硬新闻通常指那些严肃的、事件性的、有时间性的题材重大的新闻故事。这些新闻故事可能报道重大犯罪、火灾、意外事故、演讲、劳工纠纷或政治战役。硬新闻也称现场新闻或称直接新闻。软新闻通常指特写或人类共同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它们的主题可能有些不应时或不甚重大,但决不枯燥。软新闻主要为愉悦,通告消息并非绝顶重要。它从感情上吸引受众,不以理智上吸引读者为主。这些新闻故事使读者欢笑或悲泣,喜爱或憎恨、嫉妒或遗憾。

民生新闻秉持着“三贴近”的理念,将重大新闻进行了软化处理,使新闻在思想上、形式上和内容上贴近了普通百姓,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实现了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