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5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5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从1998~2005年间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肛管狭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病例全部1次治愈,未发生1例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肛裂;肛管狭窄;纵切横缝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3(c)-018-01

慢性肛裂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其通常伴发肛管狭窄。我科从1998~2005年间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病人诊断均参照1997年版《现代肛肠外科学》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7~52岁,病程6个月~10年。肛裂位于后正中位29例,前正中12例,前后正中位5例,其他部位4例,均伴有程度不同的肛管狭窄,其中合并肛肥大25例,前哨痔34例,内痔11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1 d进少渣饮食。术前常规肠道准备,取侧卧位,消毒术野,铺无菌巾,局部麻醉满意后,充分暴露术野及裂口,以裂口为中心,做一纵形切口,上至裂口上端约0.3 cm,下至肛缘。切断以溃疡为中心的栉膜带、部分外括约肌皮下部和内括约肌。如合并有潜行性瘘管、哨兵痔、肛肥大和肛窦炎可一并切除,注意保护皮桥和黏膜,勿损伤过多,修剪裂口创缘,可酌情游离切口下端少许皮肤以减少张力,充分松解肛管和彻底止血后,用1号丝线从切口下端皮肤进针,稍带创面的基底组织,再从切口上端黏膜穿出,拉拢切口两端丝线结扎,使纵切口变成横缝合,从而扩大了肛管的直径,一般缝合3~5针即可,皮肤黏膜对合要平整,最后视缝合张力情况,必要时在肛缘外1~2 cm做一与缝合口平行的半弧形减压切口。如肛管其他部分有溃疡裂口,可用同样方法处理。术毕,予凡士林油纱条置入肛内,外盖方纱,胶布固定。术后常规予抗生素和止痛药,流质饮食,控制大便2~3 d后改半流质饮食或普食,再予火麻仁丸口服,令大便易解,便后中药坐浴,每天换药1~2次。

2 结果

本组50例病例全部治愈,平均疗效12 d。其中伤口皮肤黏膜撕裂4例,血肿2例,经对症处理延期愈合,余无其他并发症和后遗症。排便、控便功能良好,术后随访0.5~1年38例,无1例复发。

3 讨论

肛裂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于便秘、肛窦和肛管慢性炎症刺激或其他手术所致的狭窄。前后正中位皮肤相对固定,容易受损,因而成为肛裂发生的常见部位。排便时常因大便干硬且用力过猛,造成肛管皮肤裂伤,反复损伤使伤口深及皮肤全层而难以修复。若继发感染则由于炎症长期刺激而使栉膜带增生变厚,肛管弹性减弱,内括约肌发生痉挛,造成局部供血不足,裂口更加难以愈合而成为慢性肛裂。

目前肛裂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肛管后正中位切开松解术、肛裂切除术、皮瓣移植术和纵切横缝术,这些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其中纵切横缝术是目前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的主要手术方式[2]。它是通过纵行切开病变裂口,切断栉膜带和部分内括肌,解除痉挛,改善血供,同时切除了肥大肛、哨兵痔、潜行瘘管、陈旧性瘢痕等病变组织,为促进创面的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通过纵行切口的横缝,皮肤自行向肛内移动,增大了肛管直径,解除了肛管相对狭窄,减轻了肛管创口的张力。因此,本术式创面小,伤口愈合快,愈合后瘢痕少,肛管弹性较好。由此可见,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具有操作简单,创伤面积小,伤口愈合时间短,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24~229.

[2]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67~781.

(收稿日期:200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