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相关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相关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调查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基底动脉弯曲的比例,探讨基底动脉弯曲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93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Giang提出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98例(10.5%)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诊断为基底动脉弯曲,其中基底动脉弯曲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人中有43例(17.1%),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人中有55例(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基底动脉弯曲;危险因素;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延长

中图分类号:R743R255.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3.044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3033103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无创性脑血管检查方法(MRA及CTA)被广泛地应用,结果发现,有许多病人基底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弯曲[1]。临床医生大多仅关注基底动脉有无血管狭窄和闭塞,而忽视血管弯曲的存在。近期研究显示,基底动脉弯曲可能引起后循环缺血,还可能压迫脑神经,严重时可能引起脑梗死、脑积水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2]。为此,本研究对93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基底动脉弯曲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了 2011年9月―2013年1月在河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3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512例,女422例,年龄17岁~95岁(63.40岁±11.60岁)。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及头颅影像学的表现。外伤性颈部血管夹层或颈部过度旋转伤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未包括在内。

1.2方法详尽记录病人的病史及体征,并通过血液化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来评估危险因素,记录病人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嗜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等情况,以探讨其相关性。根据OCSP分型法[4]将入选病例分为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682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252例)。入选病例采用头颅MRA检查(643例)或头颅CTA检查(291例),测量基底动脉长度,观察基底动脉弯曲的形态(C型弯曲、反C型弯曲、S型弯曲),按Giang等[5]提出基底动脉主干弯曲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基底动脉延长的判定[6]:基底动脉长度>29.5 mm,横向偏离超过基底动脉起始点到分叉之间的垂直连线10 mm。椎动脉优势的判断标准[7]:两侧椎动脉直径相差0.3 mm,或者当两侧椎动脉直径相当时,一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连接更加紧密。在椎动脉汇合点与基底动脉顶点连一条线,来决定基底动脉弯曲方向。当椎动脉没有汇合时,例如一侧椎动脉在MRA上不显影,每位观察者基于假想线决定基底动脉是否弯曲。

1.3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基底动脉弯曲病人在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比较(见表1)93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252例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682例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存在基底动脉弯曲病人共有98例(10.5%),其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43例(17.1%),前循环缺血性卒中55例(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