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电影《孔子》中配乐的艺术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电影《孔子》中配乐的艺术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配乐对电影的作用与日俱增,它以自身博大的艺术内容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融入作品中。在适当的场景和情节中加入适合的音乐,是整个电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烘托电影效果的重要工具。本文以电影《孔子》为实例,从配乐艺术的形式魅力及功能体现等多方面分析了电影配乐在电影中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电影配乐;艺术形式;艺术功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51-01

一、配乐艺术的形式魅力在电影《孔子》中的审美体现

(一)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指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音乐,是电影里经常用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影片中,孔丘治理鲁国初见成效,齐国担心被鲁国威胁意欲吞并鲁国,齐国大夫建议召开夹谷会盟。孔子深知彼意,在与齐国见面前就做好了周密的准备。两国相见时齐国站在高处俯视着鲁王不愿上前迎接,孔子也暗示鲁王不主动上台。后依周礼使,齐王下台迎接鲁王,当鲁定公与齐景公携手走上台时,交响乐队适时响起烘托了当时由尴尬转为和谐的局面。

(二)场景音乐

场景音乐是指在某一场景中适应的、只对具体场景发挥作用的音乐。在影片墮三都的段落中,因为季孙、叔孙、孟孙三个大夫家的城墙太高,孔子认为不符作为臣子的礼仪便向鲁公提出“墮三都”。侯凡等叛党因不服自家城墙被拆率领各自部队冲进都城曲阜,欲夺政权杀孔子。这段戏从叛军叫阵开始,孔子一身正气走上高台擂响战鼓,宛若战神,气势磅礴的男女混声合唱唱出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争态势,烘托出了两方军队在烈火中的厮杀,车轮战马四处飞窜的战斗场景。

(三)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一般是指影视作品中标识环境、场合、地域等的一种音乐,通常以画内音乐为主,也有画外音乐的方式。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孔子在异国颠沛流离与众弟子躲于山坳之中,精通音律的孔子以琴代饭,靠习琴熬过缺粮挨饿之苦。这首曲子就是由赵季平根据其他古琴音乐创作而成。前半部分轻柔舒缓,尽显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精神;后半部分激烈高亢。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观众在琴曲中得到共鸣。此段就是运用了典型的画内音乐的形式;接下来,在颜回救书这个情节中就采用画外音乐的形式。弟子颜回为捡回书简而淹死在冰冷的河水中,在这种场景下,音乐采用了女声独唱的“啊”音与男女混声合唱,并与交响乐同时进入,烘托了此时凄惨的画面。

二、电影《孔子》配乐艺术的功能体现

(一)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刻画

影片《孔子》,在一开始的几分钟采用的倒叙的叙述方式。白发苍苍的孔子坐在书室回顾他的一生,内心发出无限的感慨。竹简展开时出现的清脆明亮古远的编钟声一下把观众带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赵季平大师还选择了宽广宏大的交响诗般的弦乐,更展现了孔子教育家的主题,并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阶段配乐也在不断的变化。

(二)渲染了画面气氛

在影片1小时55分处,孔子历经沧桑后被请回离别14年的鲁国。当孔子向自己的父母之邦下跪行礼时,整个木管组的所有乐器 ,像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和打击乐器在不同的音区上奏出了庞大的势力。这种渲染气氛的配乐艺术极大地促进了影片的感染力。

(三)深化了剧中主题

每部电影都有其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其中所有的艺术元素都是为这个主题思想服务的。当孔子克服了在外流亡的各种困难,礼乐仁政思想被世人所认同时,孔夫子被请回鲁国,庄严而神圣的主题表现了孔子对家乡的热爱和无限的渴望。这时管乐和弦乐两个主题交替出现,并且越来越明亮,最终达到完全终止。

三、主题曲《幽兰操》

相传古诗《幽兰操》是擅长琴艺的孔圣人自感生未逢时的绝世作品。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曾作同名作品唱和孔子。《幽兰操》这首新歌只用了64个汉字改编了韩愈的古诗。诗歌歌颂了兰花的高洁形象,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

歌曲采用了简单的中国五声音阶,主歌部分基本是吟唱的方式,就像在你耳边轻声的诉说着兰花的幽香。偶尔拨弄的古琴又将人带入清雅的远古。再说说歌曲的吉他部分,这是作曲家讴歌的强项。在自然、干净、充满古韵的旋律中轻轻飘出的吉他声,既没有破坏音乐的古韵,相反多了些清雅,娓娓道来。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而《孔子》的出现就是将流行和高雅艺术完美结合,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人们惊叹电影配乐的艺术魅力,无疑电影配乐是电影艺术语言不可缺少的载体。就像鈡惦斐先生说过的:电影音乐是电影的有机构成之一,是电影中一个活跃的因素,是空间艺术的时间走向,是故事情节中情绪渲染与凝结的产物,是电影美学中的独立篇章。

参考文献:

[1]秦太明.《电影艺术的灵魂》电影音乐[J].影视评论,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