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轻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轻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轻体育是适合大众健身要求的新型运动形式,具有运动方式灵活、技术要求低等特点。本文提出了推广轻体育的必要性,并对轻体育发展的不足和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轻体育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轻体育;大众健身;运动方式

1轻体育概述

11“轻体育”起源

在轻体育的起源问题上,我国的研究结果大同小异,均认为它是欧美国家的体育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运动形式〔1〕〔2〕,隶属于大众健身领域,属于西方发达社会文明的产物〔3〕。但是,以我国传统体育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小强度的体育活动在古代就有,且具有较强的健身健心效果,因此颇受大众欢迎。在运动大众化的浪潮中,有氧操、慢跑、太极拳等各种各样的轻体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12轻体育的概念

在国外,对于轻体育的研究更多是从实验来论证轻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和对生理的影响。已有研究认为,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从事中小强度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在生理及心理上取得良好效果,且可以避免因为盲目追求高负荷的运动量,而造成的运动损伤。由此可知,判断体育活动是否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依据的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而不是运动量的大小。

据可查的资料显示,国内有关于轻体育概念的介绍,最早可见于《轻体育论》(梁进,1993)。梁进在该文中认为,轻体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以休闲、娱乐为目标的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新形式〔1〕,也可以称之为快乐体育或慢体育。国内对轻体育的研究更多是文字性的描述性研究,并没有达到理论层次,尚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国外的研究则着重强调身体活动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4〕,可见,国内外在轻体育概念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

综上所述,想要对轻体育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应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确定,即轻体育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运动项目,而是一种在技术上没有要求、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符合大众健身需求的轻松、愉悦的小强度的身体活动或运动方式。当然,判断一种身体活动或者运动方式是否属于轻体育,是以这种活动或方式是否有效为前提的,强度特别低的,对健身效果没有帮助的活动或方式不属于轻体育范畴。

13轻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的异同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为了满足休闲需求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各种体育活动,包括亲自参与的体育活动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观赏的比赛和表演,其核心价值是为了人们休闲需要而进行的。

娱乐体育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娱乐需要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各种体育活动,它具有调节精神、陶冶情操等特点。着重强调了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娱乐性质。

休闲体育的核心价值是休闲,娱乐体育的核心价值是娱乐,可以是强度较小的体育运动,也可以是强度非常大的体育运动,而轻体育的核心价值则是运动负荷轻、体能消耗少,达到生理和心理的“轻”。虽然大众均可以通过休闲体育、娱乐体育和轻体育来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但轻体育对运动形式、运动技术均无要求,因而即使是没有运动基础的人,只要具有锻炼的愿望,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轻体育锻炼。

2轻体育的特点

21运动方式灵活、时间要求松

轻体育运动对形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是集体进行的体育活动(如球类运动),也可以是单独进行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等);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如交谊舞、广播操等),也可以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如快步走等);可以借助器械进行(如球类等运动),也可以空手进行(如太极拳);可以在固定的运动场所进行,也可以在家里进行。且对时间上也无特定的要求,可以利用上下班进行,也可在茶余饭后进行,时间安排也可长可短,完全依据个人的体力与精力来进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进行锻炼,都由自己随心所欲决定。

22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

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对运动技术都具有一定的要求,而轻体育由于没有固定的方式和形式,因此,对于运动技术而言也就没有要求,只要具备了运动的愿望,丝毫不用担心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体育活动即可。很多人容易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造成肢体损伤,其根本原因在于盲目追求高负荷,认为出汗越多,锻炼效果越好。其实不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轻负荷、小强度的轻体育更加有利于健身健心。

23经济负担小

部分运动项目需要借助器械和场地,并且需要支付一定的金钱才可以进行,如游泳馆、健身房等,对于工薪阶层而言,他们的收入不足以保证进行类似项目的持久性。而轻体育则不需要去特定的场所,也不需要特定的器械,在公园、广场甚至于家里都可以进行锻炼,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花小钱健身,甚至于不花钱也健身。

24轻松愉悦

相比其他体育运动来说,轻体育对运动技术、场所和时间没有明确要求,且不注重输赢与名次,不用理会他人对自己动作技术的看法与评价,更不必发愁不必要的花销。因此,参与者在轻体育锻炼中,注重的是人们的情绪体验,追求的是在轻松的氛围中可以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

3轻体育生理心理指标

31轻体育的生理指标

在我国的健身指导中,目前仍然推荐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来进行锻炼,这一强度标准来源于1978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的声明,但是,在1990年和1993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对上述标准作了两次修订,推荐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5〕。

311以心脏功能能力划分

以心脏功能能力的30%~45%、46%~60%、61%~75%划分为小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和大强度组(朱寒笑2009)〔6〕。

312以最大吸氧量划分

有学者提出以最大吸氧量将运动强度等级划分为七级,①本人最大吸氧量的96%~100%②本人最大吸氧量的90%~95%③本人最大吸氧量的80%~89%④本人最大吸氧的70%~79%⑤本人最大吸氧量的60%~69%⑥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0%~59%⑦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0%以下,依次对应为极量强度、次极量强度、大强度、中等强度、次中等强度、小强度和最小强度〔7〕。

313以最大心率划分

对最大心率的测量在实际操作时具有危险性,因而在国外通常采用推算法,即最大心率HRmax=220-年龄。在国内,尚无依据国人体质而制定的最大心率标准,有学者提出的标准为HRmax=210-年龄〔8〕,老年人或体质弱者,其标准可以调整为HRmax=170-年龄〔9〕。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1990年根据运动者最高心率百分值把运动强度划分为5级,①很费力: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90%以上②费力: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80~89%③稍费力: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60~79%④轻松: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35~59%⑤很轻松:低于本人最大心率的35%〔10〕。

我国著名学者张林凤则以最大心率将运动强度划分为六级,①极量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90%以上②次极量强度:相当于本人的最大心率的80%~89%③大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70%~79%④中等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60%~69%⑤次中等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50%~59%⑥小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40%~49%⑦最小强度: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40%以下〔7〕。

314以能量消耗强度

体育运动的强度与能耗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以能耗量作为参数来划分运动强度。此方法衡量运动强度的常用指标是梅脱(Met),较为普遍的分级是3级分法:大强度大于6Mets;中等强度,3-6Mets;低强度小于3Mets。根据梅脱划分运动强度,其分级较细,强度分级参数较低,运动员使用该指标明显偏低,对于一般人健身活动则较为适用〔11〕。

32轻体育的心理指标

勃格根据运动者运动时的主观感觉强度把运动强度分为7个等级:①精疲力竭②很累③累④稍累⑤尚轻松⑥很轻松⑦非常轻松。依次对应为:①极量强度②次极量强度③大强度④中等强度⑤次中等强度⑥小强度⑦最小强度〔7〕。

4轻体育的意义

41打造全新健身理念、改善生活方式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是现代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如何在忙碌中寻找快乐,成为大多数人的愿望和需求。工作中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都给现代人带来生活上的压力,寻找快乐,就是缓解压力。而经常从事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生理健康,更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尤其以轻体育为代表的中小强度的身体活动,因其所特有的“无技术、无竞争、无压力”的健身方式而大受现代人的追捧,彻底改变了人们“体育就是比高低”的观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民健身新理念。

42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增加体育人口

随着亚健康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大多数人逐渐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工作、家庭、环境等原因使得大多数人不能按时、按点进行身体锻炼,因此,寻找一种符合自身现状的锻炼方法成为大多数人迫在眉睫的需求。而轻体育所特有的“低要求、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健身特点,可以让锻炼者随时随地通过进入锻炼状态,通过身体活动获得身心放松,进而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轻体育是一种更加符合现代人健身需求的身体活动方式,通过对轻体育的宣传和推广,让多数人利用有限的时间,通过不同方式的轻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培养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加我国体育人口,增强我国国民体质。

43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实现终身体育

轻体育运动隶属于大众体育健身领域,利用软化后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在样式多样、高质量轻负荷的身体活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美,既可以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更可以改善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且在健身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者切身感受到轻体育锻炼给个体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培养体育锻炼意识,使得锻炼者喜爱并长期坚持,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不足与展望:

一项运动体系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然而由于轻体育运动是近年由欧美体育界提出的一种新型运动方式,发展时间较短,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指导体系,使得众多对轻体育感兴趣的研究者望而却步,加上媒体宣传的不足,使得大众对轻体育的认知和了解极为匮乏,以至于研究者与参与者较少,甚至于部分正在进行轻体育锻炼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所锻炼的运动方式就是轻体育,使得轻体育发展缓慢。

国外对于轻体育的研究多是从实验来论证轻体育锻炼的心理效果,而国内则更多的是文字性的描述性研究,还处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轻体育要稳定、持续地发展,首先需要尽快建立理论指导体系,树立轻体育运动的生理和心理指标,使轻体育的参与者,能够清楚了解不同方式和种类的轻体育对自身生理心理的不同影响,用理论来指导大众进行轻体育锻炼,用生理指标来判断轻体育运动的强度,用心理指标来验证轻体育的锻炼效果,只有这样,轻体育才能获得快速、健康、科学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凯论“轻体育”与竞技运动项目“软式化”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4):1-5

〔2〕郭继敏论全民健身的新理念——轻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3,(5):37

〔3〕梁进轻体育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3):25-30

〔4〕Bouchard,C,RShephard, TStephens,JSutton,and B Mc Pherson eds Exercise, fitness, and health:A consensusof current knowledgeHuman Kinetics,Champaign,IL,1994

〔5〕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The 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 (USA,1996)

〔6〕朱寒笑老年男子健身锻炼适宜运动强度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1):107-109

〔7〕张林凤关于运动强度分级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8,(5):21-24

〔8〕邓玉,刘东辉,柳毅健身负荷强度的研究与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124-126

〔9〕王步标,华明,邓树勋等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0〕ACSMPosition standThe Recommended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xercise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Cardiorespiratory and Muscular Fitness,and Flexibility in Healthy AdultsMed Sci Sports Exerc 30:975-991,1998

〔11〕臧秋华轻体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苏州大学: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