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纵观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编排体系。各章节里,根据知识的不同,都安排设计了适量的应用题。其目的大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状况有针对性地训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加强应用题教学,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形成,数学精神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关于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学,更有利于教师教的方法。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归类,化难为易。如果从知识的横向看,应用题可以分为这几个类型: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应用题。如果按知识的纵向看,应用题可分为这几类:一般应用题、典型应用题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键抓住每类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去分析,从题中所求问题入手去思考。例如,行程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就应该是:vt=s即,速度x时间=路程。首先要求学生分析题中运动物体所处位置,运动前所处位置,运动结果所处位置,或者与其它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置,然后,还要具体分析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时间是否发生变化。而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题中是针对哪一个运动物体,运动物体个数的变化,速度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就对应的有路程发生变化。不管怎样变化,数学中有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就是对应思想。运用它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一种运动物体它一定的速度、时间就对应着一定的路程。这样就会在万变中找到不变的等量关系。而等量关系恰恰是分析问题的归宿,找到了题中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因此题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不仅要帮助学生在理解题意中寻找等量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不同的问题入手,找到解决某一问题的等量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数学方法中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综合法则相反,是从条件入手,由一定的条件可以得到哪些结果。无论哪类应用题,只要做好了寻找等量关系的工作,题中问题解答就更加容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重点是教给学生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数学工具,这就是方程。不管是几元方程,都是把等量关系转化为方程而已。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把不等量关系转化成不等式。

至于其它各类应用题都可以仿照行程问题的教学过程来教学。

二、动手动脑,直观教学。记得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类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学生理解、接受、解答都感到非常很难,很多学生要从理论上去思考,觉得是老虎吃天,无处开口,但是,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把标准量、比较量用相应的线段表示出来,同时在图上标明相对应的分率。这类应用题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标准量x分率=分率对应的相比量。画线段图就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这种方法接受快,简单易行,能将许多复杂问题简单化。

直观形象法教学,在其它的应用题中除画线段图外,有的题中也可以列表、画数轴(或坐标图)、画几何草图、简笔画图示、物理学图示等。灵活画图,因题而易。教师既要交给学生画图的方法,还要随时监督他们学到做到,持之以恒,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容易解答问题,能获得成功感,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数学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培养了兴趣,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这种“动手动脑,直观教学”可以变枯燥乏味的数学为形象趣味的数学,可以把情景数学教学方法落到实处。

三、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俗话说一通百通,这话不假。数学方法是可以通用的,数学知识是有内在联系的。为了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学到基本的数学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我在教学中常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在不变的等量关系中去变化题中的已知条件或相关问题。其目的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培养他们的悟性,因为,题中的某个句子,某个字词的理解都会影响我们对题意的理解。所以,我经常要求学生必须多读题,对题中所表达的意义要真正懂,不懂就要反复“咀嚼”,直到确定此题类型,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初中数学应用题容量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因此,学生往往断章取义,粗心马虎,理解不全,这样会影响解题的质量。有些题单一地采取一种方法是行不通的,而且得不到结果。例如,有些题表面上看是行程应用题,而实际上用行程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又不能解答,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具体数量,只有关于路程的分率,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分数与比例的联系求解。分数知识中的分率恰好就是两个数量之比,分数中的分率与数量又有对应关系,分率与标准量、比较量又有联系,在许多类型的应用题中都涉及分数或分率,这是知识相互渗透的一例,还有许多,我这里不全部列举。

四、大胆猜想,激活思维。很多学生都认为应用题的解答很难,我看难度最大的是有些题题型不明显,这就给分析增加难度。我遇到这种题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的过程中可以让思维活起来,让他们去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找大脑里的灵感,这样是可以锻炼他们思维的。如“鸡兔同笼”问题,这是一道传统数学应用题,学生刚听到题目非常茫然,学生没有找到解这类题的规律之前,他们就只是猜想。其实猜想也就是数学方法中的“假设法”,假设后去找到矛盾,再分析矛盾的原因,从而求解。

我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在应用题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应用题,让他们磨磨脑子,也可以换换脑子。这就是说在学生学习中适当增加有一定难度的题,一定数量的题。不过这针对中上成绩学生。对于学困生就不能这样要求。这样做更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和思想,当然也体现出分层教学,因人而易,因材施教。

以上谈到的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技巧,这只是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经验总结,比较慨括,也比较片面。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应用题教学的技巧,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归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收集。现代教学要求每个教师要创造性的工作,教师的教学技能才会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得到进一步提高。我相信,只要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用心去总结,“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技巧”这一课题会有全新的内容,我更希望得到同行的鼎力配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