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人的困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人的困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万里长城建造时》是卡夫卡一部令人费解的小说,本文首先对小说的内容和思想主旨进行了解构和剖析,并主要阐释这部小说中体现了何种“现代人的困境”;然后分析小说中所表现的卡夫卡“荒诞”的创作艺术,更好地理解卡夫卡的作品。

【关键词】现代人的困境;帝国机制;荒诞

“卡夫卡热”即使从二战之后算起也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了,并且这股热迄今为止依旧方兴未艾。似乎卡夫卡的荒诞、忧郁晦涩并没有减少卡夫卡作品一丝一毫的魅力,反而更让人回味其中滋味,人们从小说去认识自己和社会,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广泛的共鸣。

《万里长城建造时》是卡夫卡一部很重要的短篇小说,也是字里行间将卡夫卡写作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的作品。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长城的建筑方式和意义,作者尤其将笔墨大把的花在了讨论长城“分段而筑”的修筑方式上;而后半部分则介绍了帝国的组织机构,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遥远神秘却又似曾相识的专制帝国,漫长却又恒久不变的历史,深处九重宫阙中位高权重却又空洞虚无的皇帝和生息在无数田廓村落间温顺却又无知的百姓。《万里长城建造时》作为一部小说读来没有特定的情节,也没有起因、发展、高潮、结尾,的确是一部令人费解的小说。

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几乎成了卡夫卡创作的永恒主题。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而在《万里长城建造时》这篇小说中卡夫卡究竟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困境呢?“谁都在说,谁都知道,修筑长城是出于抵御北方诸族的考虑”,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清晰明了的,是为了抵御北方诸族南下侵犯而筑,然而到底有没有北方诸族的存在这似乎也是值得去深究的。“关于他们我们都是在古人写的书中读到的,他们出于本性犯下的暴行害的我们......他们就会哭着扑过来搂我们的脖子。”卡夫卡将笔触转向了庞大神秘的帝国,试图解析这庞大帝国的皇帝、官员、百姓以及帝国运转的机制。万里长城的修筑并不仅仅是老百姓的任务,帝国中得领导者们想出的分段而筑虽然是一种“并没有实际意义”的“权宜之计”,却是领导者的“有意为之”。因为恰恰是在这个“并无实际意义”和“有意为之”的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官员、领导阶层、领班或工头被复制出来了,他们与工匠、泥水匠及普通民工,形成一个庞大的科层制体系。然而在这个体系中,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不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帝国存在与否,不管在位的皇帝是谁,是活着还是死了“我们的百姓就是这样看皇上,既那样失望,又是那样满怀希望。他们不知道谁是当朝皇帝,甚至对朝名也心存疑问。”他们只是按照上头的命令,机械般地建造着,复制着长城,复制着帝国。

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上有一个奇妙的特征,那就是“荒诞”,《万里长城建造时》正是卡夫卡“荒诞”创作艺术十份完美的体现,“我们知道,荒诞是正常的极端反常化,现实世界的零零总总和所描绘的总是背道而驰。卡夫卡笔下所描绘的荒诞世界也是这样构成的,他不写妖魔鬼怪,也不写斗杀凶狠”,他只是把正常的人或事突然不明不白地加上一个完全相反的恶果,就会让人感到可笑的同时徒增一种可怕之感。这种艺术在《万里长城建造时》这篇文章中通过梦幻呓语、夸张反常、比喻讽刺、冷漠叙事等特征表现出来。卡夫卡的作品是变化多端的,当读者好不容易在字里行间中寻得一丝一毫的共鸣忽然又迎来了文章的结尾,而结尾的方式更是让人捉摸不定,本篇文章的结尾更是让人觉得无可奈何。恢弘的万里长城、辽阔的帝国、繁杂的官僚机制正一幕幕映入读者脑海,突然的结尾“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暂时不想再搞下去了。”让人不免觉得意犹未尽,却也更体现了卡夫卡的作品往往是随性的、个人式的。文章虽然以两个部分展开来写,但是却也无法找到比较清晰的脉络,特别是关于解构帝国机制的第二部分,出现了十分多模糊不清的描述,就如卡夫卡梦中的呓语一般。人称上的模糊,从“我”到“我们”到以第三者的口吻叙述;故事上的不确定,遥远北方诸族的故事、京城的故事、后宫皇上的故事等作者都是以不确定的口吻来描绘,往往还会出现自我否定和自相矛盾的情节。梦幻呓语恰恰表现了一种普遍的非特殊的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场景。文中多处出现了关于皇帝的描写,但令我们不解的却是为什么卡夫卡笔下的皇帝似乎不曾有过万人之上的权利?通过比喻和故事论证皇帝的形象变得渺小甚至可有可无,这种看似夸张反常的描写更是将帝国一层层解构抽离,还原了帝国的本质,不论是百姓还是皇是庞大复杂帝国机制中的一员,都是那样微不足道。这种夸张反常的手法恰恰是对文章主题的一种升华和凝炼。卡夫卡是冷漠孤独的,这也使他在写作中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接的叙述手法,只对读者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事实,理智冷静的讲他所讲,这种将自身隔离开来的冷漠却更直观真实地深入人心。卡夫卡所写的大多是小人物平庸琐碎的人生、小人物的烦恼欲望以及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生存的艰难、孤绝无奈。具体一点就是他的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冷漠笔调。《万里长城建造时》就是冷漠的将人们生活在不断复制的帝国科层体系下被动无奈的生活。人们不知道为什么就去修筑长城、不知道皇帝是谁、不知道哪朝哪代但是却依然顺从皇帝顺从帝国的种种决定。作者在叙述上是冷静客观的,并没有浓墨重彩的去描述那些人民内心的挣扎于无奈也没有表现出对这种机械式的臣服的悲哀。这些冷漠的描写表面上看来不够生动,缺乏艺术性。但是,作者也正是通过这种平静简短的语调讲述出现实中的可悲,这种情感上的留白却激起读者的理性与深思,卡夫卡“荒诞派”持续不断的影响力或许也正在于此。

关于卡夫卡的解读是无穷无尽,他的小说虽然不乏荒诞的元素却也无一不渗透着现代人的悲剧精神。仅从他的一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远远不足以领略他的魅力,只能管中窥豹的感受荒诞背后所蕴藏的属于“现代人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叶廷芳.卡夫卡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 肖志刚.卡夫卡小说创作中的怪诞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