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及西安的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及西安的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产业集群模式的选择,是关系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比较国内外各种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特点,结合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文章认为,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从空间布局上看应当选择中央商务区多点发展模式,而从驱动机制方面看则应选择混合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CBD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4-0123-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国际大都市商务中心区功能结构的提升,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正逐步成为一种趋势。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便捷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是重要的军工、科技和人才的集聚地,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雄厚。近年来,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集群发展趋势初步显现。选择合适的集群发展模式,不仅关系到现代服务业集群是否赢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影响到集群发展的持续性。通过比较国内外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优缺点,进而探讨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选择,对促进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状况

2006年,西安市将现代服务业确立为城市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引导金,用于提升服务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近年来,围绕龙头企业或区域文化品牌构建城市五大服务业聚集中心的产业战略初显成效。到目前为止,在西安现代服务业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会展业、商贸物流业以及金融业等多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学科研区。西安高新区目前已建成创业园、软件园、西安交大科技园和西工大科技园等多个国家级专业性科技园,吸引了大量信息和计算机服务业企业在此集聚。其中,软件业集聚地主要以西安软件园为载体,该园区建于1998年12月,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到2010年底,西安软件园汇集了950家相关企业,从业人员8.9万人左右,当年实现产值430多亿元,软件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软件园已经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软件产业集群。

西安会展业和商贸物流业也是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陕西国际展览中心和浐灞国际会展中心等都具有较大规模,可以举办各种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大型会议和展览。而正在建设中的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依托西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国际物流区为支撑、以国内综合物流区和物流产业集群区为两翼的物流体系,建成后它将成为立足西安、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和连接国际的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物流园。

从西安金融业来看,其空间集聚特征也较为明显。老城东西大街与南北中轴线沿线的中心商业区,由于交通便捷、信息发达、商贸服务业集中,成为西安传统的金融业密集区。同时,随着西安城市发展重心不断地向扩散,近郊区也逐渐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服务业聚集。比如,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融业聚集程度就比较高。此外,正在建设的沪灞金融商务区更是将规模和规格定级在国际化水平上。按规划到2020年,西安金融商务区将成为全国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总部基地,各类金融机构后台服务和金融创新研发基地,以金融服务外包为主的服务外包基地以及以金融服务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项目建成后,必将从总体上提升西安金融商务集群的质量和辐射力。总体来看,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正处于快速发育过程中,商贸物流、金融保险、软件与信息服务以及会展业等已经成为西安现代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几大产业。

二、国内外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

(一)从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看,现代服务业集群可划分为中央商务区膨胀化发展模式和中央商务区多点发展模式

中央商务区(CBD)是大都市中贸易、金融、信息以及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拥有购物、文化娱乐和服务等完善配套设施的综合经济活动区,而金融、商贸和信息服务等恰恰是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因而CBD也就成为国内外现代服务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中央商务区膨胀化发展模式是指在已有区位优势、外部环境和产业集聚的基础上,由于CBD强烈的规模经济效应、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导致已经形成的CBD进一步扩展,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纽约曼哈顿现代金融商务集聚区发展基本上属于该种模式。曼哈顿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始于18世纪末,由于曼哈顿岛拥有港口优势,对货物运输十分便利,因而吸引与货运相关的仓储业和批发业在此集中,为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随着航运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的迅速发展,随后又有公司总部和专业服务事务所不断进驻,逐渐形成了曼哈顿金融商务集聚区。在集聚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末又建成了巴特利花园城,进一步强化了曼哈顿金融和商务中心区的地位。

中央商务区多点发展模式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内城区或城市远郊区等地发展多个中心商务区,以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的需求。在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初期,中央商务区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会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推动现代服务业在此快速积聚和发展。但随着中央商务区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通常都会产生地价飞涨、交通拥挤和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集群的规模效益会逐渐下降,限制了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情况下,现代服务业集群会逐渐向其他区域延伸和扩展,在更大范围内逐渐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使集群呈现出多点式发展的,特征。从国内外来看,伦敦、巴黎、东京、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都已经或正在形成现代服务业集群空间布局上的分散化趋势,多中心式现代服务业集群成为许多地区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从产业集群的驱动机制看,现代服务业集群可划分为原生自发型集群、外生培育型集群和混合型集群发展模式

原生自发型集群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或要素禀赋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自发集聚发展而成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地区优势通常包括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技人才优势、政策和环境优势。这些优势资源通常会对集群提供重要的外部基础,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从国外来看,伦敦、纽约等地现代服务业集群基本上属于原生自发型。伦敦、纽约都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在金融服务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对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商务服务产生了较强的

吸引力,导致了伦敦金融服务业和纽约曼哈顿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不断发展。从国内来看,也有一些原生自发型现代服务业集群的代表,比如上海的同济现代建筑设计街就属于该种类型。同济现代建筑设计街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同济大学的一些师生利用自己建筑设计专业的特长,在赤峰路自发开办了一些小型的设计类企业,后来越来越多的同类企业开始在此集聚,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现代设计为主体产业,并涉及金融服务、餐饮娱乐和咨询中介等服务行业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外生培育型集群是在一定的区位条件下完全由政府通过特定的制度安排规划培育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类集群通常是政府意志的体现。为了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或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地方政府通常会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区位资源优势等,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和大量的前期投入,引导现代服务业集群在特定区域形成和发展。日本东京、印度班加罗尔以及我国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地的产业集群基本上属于此种类型。东京多层次中央商务区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政府对每个中心区或副中心区的发展首先都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多项措施,促进了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我国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也是通过政府特定的制度安排创造出来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策性壁垒,逐渐吸引一些贸易、物流和仓储等核心企业以及关联产业逐渐向该区域集聚发展。

混合型集群是在本地具有一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引导培育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属于比较典型的混合型现代服务业集群。借助于浦东开发的大好机遇,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吸引了国内外许多金融投资机构、跨国公司总部和各种服务中介机构人驻,为该地区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该金融贸易区的形成过程中,政府不仅在总体规划和资金投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等手段,优化运行环境,建设配套的商业与生活服务设施等措施,为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较为完善的外部环境。

从上述三种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模式看,原生自发型模式是产业本身自然发展的结果,集群本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但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高,集群形成所需时间较长;外生培育型集群主要强调政府的作用,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形成企业之间在空间上的集聚,但以政府力量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容易导致集群内的企业关联性差,根植性弱;混合型集群是内生诱发模式与外生培育模式的结合,该模式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力量相结合,既能够以本地区现有的主导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为依托,又能够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将本地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产业集群。

三、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一)在空间布局上,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应当选择多点发展模式

西安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中心和西部经济中心,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雄厚,但同样也面临着诸如伦敦、北京和上海等许多大城市所共同存在的城市中心区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从城市中心区来看,以钟楼为中心的金融商务集聚区尽管已具备一定规模,但面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更大规模的需求却无能为力。为了突破市中心空间范围的限制,西安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重心不断脱离城市中心区而向扩散,近郊区成为西安近年来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从而促进了房地产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近郊区的快速发展。因此,从西安城市功能的定位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服务业集群应当选择多点发展模式。

事实上,随着西安城市中心的北移,尤其是2011年3月西安市行政中心的北迁,西安已正式进入“双中心”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以经开区、未央区为核心的北城区域已经成为西安的新中心,未来将逐步形成以行政、商务高端服务和总部经济为主体的大西安中央商务区。同时,根据西安市商贸委的《西安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方案》以及对西安12个现代服务行业集聚程度的定量分析结论可以看出,近年来西安现代服务业集聚状况,在空间布局上基本也是遵循了多点发展的思路。根据这一发展模式,未来西安将会逐渐形成以钟楼为核心的中央金融商务区、高新区中央商务中心、浐灞金融商务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和北城商务中心等多点、多层次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格局。

(二)从集群发展的驱动机制看,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应当采用混合型发展模式

目前,西安市现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形成方式主要有自发形成和引导培育形成两种。其中租赁与商务服务、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多以自发形成为主,而以会展业、现代物流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则主要以政府引导培育形成为主。从两种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以自发方式形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多还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许多集聚区只是简单实现了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集聚区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社会网络化以及产业根植性等都比较差。而以政府引导方式形成的产业集聚区,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或某些方面存在着上述现象,但是由于这些集聚区规模大、起点高,容易受到核心企业的关注,加之有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因而其未来发展为真正的产业集群更具可行性。因此,从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驱动机制来看,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应当选择混合型发展模式,即在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强力介入,尽快促进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或发展。

首先,政府应对本地现代服务业集群进行合理规划。从全市统一的战略高度出发,选择一些对现代服务业增长发挥关键作用的主导产业,如软件与信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和商贸业等产业,然后根据各区的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等资源条件进行具体规划,以明确各集群的发展目标、空间分布以及功能定位,避免集群布局重复和功能定位不清等问题。其次,根据所选择的优势产业,通过政府出台产业指导政策、强化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产业向某些区域集聚。在这方面,目前西安市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做了较多的尝试。比如,2006年西安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方案》,将着力打造会展业、现代物流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集聚区作为西安“十一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同时,就一些行业的发展问题,西安市政府也做出过详细的规划。比如,2003年7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就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划,这为西安现代物流业的集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2003年1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会展经济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对发展西安市会展业制定了若干具体规定、政策,对加快会展业的集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再次,政府通过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以为现代服务业集群提供完善的外部环境。公共服务平台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提升集群内要素的吸附能力,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根据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的重点产业选择,应着重加快公共信息服务、科技研发、产权交易和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总之,通过政府的积极参与或介入,可以大大缩短西安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的历程,在较短的时间内推进本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陈瑛.生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西安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13-117.

[2]李普峰,李同升.西安市生产业空间格局及其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3):87-91.

[3]李晓磊.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和驱动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蒋三庚.CBD与现代服务业企业集群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72-76.

[5]杨亚琴,.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1):61-66.

[6]曾安,杨英.区域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混合模式与路径[J].四川兵工学报,2009,(4):148-150.

[7]张杰.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阶段特征与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