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社会学视角加强学生事务“第三域”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大学生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大学生管理中的志愿者活动和社团活动两部分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问卷结果,指出两种活动之间的内在区别,提出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应将管理内化到活动中,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实践中要尽量避免将复杂的学生发展过程简单化、管理行政化的倾向。
关键词:学生事务;志愿者;学生社团;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25-03
社会学家Alex Inkleles在他的《什么是社会学》中认为,研究社会学的对象有三条可能途径:第一条是历史途径,即“创始人说了什么”;第二条是现实途径,即“当代的社会学家在做什么”;第三条是分析途径,即“理性的指标是什么”。本文采取分析途径,将大学生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首先界定在“学生事务管理”当中,试图将“学生事务管理”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一部分,探讨如何开展学生事务“第三域”的管理。
一、社会学中的学生事务管理:“第三域”概念的引入
在分析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需用社会学研究方法,而不是站在纯粹的大学生工作者的角度,对学生事务管理进行更加简洁的概括,以便获得对大学生现象深入的解释。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突出学生事务管理中的“服务”功能,借助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纳入社会学“第三域”的范畴,加强服务理念,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升学生事务管理效率。结合已有研究,笔者将“第三域”空间化为三种形式,包括高校志愿者活动、学生社团、学生网络活动三种。因研究内容所限,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志愿者活动、学生社团进行重点研究。
二、学生事务管理中“第三域”的相关探讨:志愿者活动与社团活动的差异性研究
本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基础数据,样本均来自zstu大学某学院2007~2011级不同专业、性别的学生,该学院为zstu大学最大的本科学院,目前有在校生近三千人,共有10个专业,在本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90.9%。
1.高校学生志愿者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和原因调查。从问卷情况看,在100位学生中,参加社团的学生最多,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之,而参加网络活动的学生相对最少。其中,参加志愿者活动或参加网络活动的学生,全部参加了社团。而参加网络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共同人数为48,占参加志愿者活动人数的64%和占参加网络活动的72.73%,同时表明这48名同学皆参加了此三项活动。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课余生活较为丰富,能积极地投入到志愿者活动、社团和网络活动中。而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团的同学中,47名同学选择“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占了62.67%,其次为“个人兴趣爱好”,有56%的同学选择,其余21.33%的同学选择“学校统一组织”,25.33%的同学选择“参加的社团要求参加”,22.67%的同学表示“受周围同学朋友影响”,6.67%的同学表示是因为“更好的择业机会”。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较为积极主动。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初衷多为“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个人兴趣爱好”、“参加的社团要求参加”,其中表示原因有“参加的社团要求参加”不在少数。而在参加学校社团的100名同学中,分别有76%和54%的学生是因为个人兴趣爱好和为了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而选择参加社团,这与学生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比较相似,表明高校学生非常注重个人兴趣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说明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比较强。然而与参加志愿活动不同的是,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是希望获得第二课堂学分,可见第二课堂学分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学生在社团活动方面的参与度。同时,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应有利于自己将来步入社会,由此,社团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成为吸引学生参加的原因,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必须将重心转移到如何吸引学生在各类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方面来。
2.管理者的区别。根据75名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学生的信息得知,学校团委和社团管理员多为高校志愿者活动的管理者,其中由社团管理员来管理志愿者活动最为常见,说明高校志愿者活动的管理较为自主,学生也在当中发挥着管理、协调等重要角色,本调查中,最多的管理者来自“社团管理员”,占了50.67%,有10.67%的同学则表示,自己“不清楚”管理员是谁。对高校社团来说,其参与度明显高于志愿者活动,但管理者多为学校团委,对社团管理出现了较高的行政化倾向。基于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功能,这种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志愿者活动相比,很多同学表示对社团管理人员的工作不满意,认为社团活动管理应更加亲近学生,逐渐摆脱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3.对志愿组织和社团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在调查中,高校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管理的满意度达80%,其中,很满意达9.33%,满意程度较高,而且没有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管理表示很不满意。但仍有20%的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管理持不满意或不确定是否满意的态度。大致原因如下表所示:
由表1可见,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管理是否满意持不确定态度,多数是认为活动的管理机构设置紊乱或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而对志愿者活动管理表示不满意的学生认为,管理者能力有限是引起不满的主要原因。因而,高校志愿者活动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对其加强管理势在必行。大部分学生对高校社团的满意度同样持不确定态度,笔者研究中,52位同学表示目前参加的社团活动“没有满足自己对活动内容的要求”,与志愿者活动相比,很多同学表示对社团管理人员的工作不满意,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应有利于自己将来步入社会,由此,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必须将重心转移到如何吸引学生在各类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方面中来。
4.志愿者活动与社团活动的追踪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在75个参加过志愿活动的学生中,只有2人选择“不会继续参加志愿活动”,1人选择了“管理让我很失望”,1人选择了“没有实现自我价值”。选择“看情况”的18人中,3人认为“管理让我很失望”,6人认为“志愿者活动对我将来就业等现实帮助不大”,9人认为“没有实现自我价值”,2人认为“学校不够重视”,1人认为是其他方面,并注明为“活动比较枯燥乏味”。根据追踪调查,可知志愿者活动只有加强管理、知人善用、帮助锻炼学生的才能并实现其自我价值,才会有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因此,如何真正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值得引起学生事务管理方的思考。高校社团则恰恰相反,学生较多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升自我素质,这就要求在对社团的管理上更强调活动的内涵和持续性,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
5.高校学生对志愿组织和社团管理的总体评价。在调查中,高校学生对学校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各方面评价得分均为正数,说明学生对于这些方面持较为满意的态度,但满意程度不高,学校大学生事务管理仍有待完善。因而,我们既要肯定学校对大学生事务管理落实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又要指出学校活动中的不足,开展的活动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具有帮助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第三域”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必须关注这种新兴空间的发展、表现、功能、特点及其中所蕴含的力量,在理论上和工作实践中做出及时合理的回应。对学生事务的管理,应将这些活动作为学生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获得自我发展的途径。高校需要支持学生参与各项“第三域”活动,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正视学生的需求。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事务管理者要结合活动性质和内容的不同,了解大学生不同的需求,将管理内化到活动中去,致力于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同时整合大学校园服务系统,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要注意对学生,在实践中要尽量避免将复杂的学生发展过程简单化、管理行政化的倾向。
参考文献:
[1]马超.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侯定凯.高等教育社会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8.
[3]王秀彦,高春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侯慧君.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与机制系统设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7]梁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措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2).
[8]陈静,胡华锋.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发展战略[J].医学教育探索,2010,(3).
[9]吴鼎.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内涵及价值[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