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展主体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展主体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从三个方面探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实在教学中。

关键词:主体;创新;质疑问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探究、合作、讨论,发挥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实在教学中。

一、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

首先,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从让学生机械地接受转变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通过设疑,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产生矛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如,教学“除法的简便计算”时,“1250÷30”,很多学生知道应该用商不变的性质去计算。即将1250÷30转化成125÷3=41…2。这个结果正确吗?学生验证后发现:41×30+2=1232≠1250。这是怎样回事?新旧知识的矛盾因此产生,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不对,是哪里出问题了?最后,经过学生共同研究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余数出了问题,余数是20而不是2。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有利于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学习氛围。可以用激励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敢说的一面,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意识,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敢于发表与老师、同学不同的见解。

二、鼓励质疑问难,形成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于质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应将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这样做,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重视,会更加认真地听课;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质疑中了解到学习困难的地方,讲解时,就可以有所侧重,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教学“周长的定义”时,学生质疑后要求同桌协作,共同了解什么是周,什么是长,什么是周长?学生讨论热烈,很快得到“周长就是围的意思”。“长就是边长”。这两个概念都是已学过的知识点,把“周”和“长”合起来就是一个新的概念。同学们对其理解各异,有的认为“周长是围着一个图形的边长”,也有的认为“周长是围着一周的边长”……他们的意见不一,争执不下,都希望我“总结”一下,我先不吭声,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动画片:一个动画片是一只小老鼠围着一个长方形的茶几跑了一圈,随着清脆的铃声,长方形的四条边一起闪烁;另一个动画片是一只小狗围着一个三角形的花圃跳了一圈舞,伴随着悦耳的乐声,三角形的三条边也闪烁起来,学生看完动画片后,我再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周长。此时,学生都纷纷举起手,说出了周长的含义。我又问:“周长在哪里?”学生又踊跃举手回答,有的举起笔盒,用手指顺着笔盒的一个面的四条边划了一圈;有的用手指,顺着黑板的四条边划了一圈;有的指着桌子用手指沿着桌面的四条边划了一圈,此时,学习气氛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三、探索合作讨论,培养创新个性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形成知识的关键处,教师应让学生先独立探索,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相互启发补充,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开拓思路,发展他们的创新个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学生准备了一个十六等份的圆,课上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方法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老师提出:“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肯动脑,再动手拼出其他图形。”这时,学生的动手热情高涨,有的自己摆,有的同桌商量着拼,进行大胆实践,拼出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时,老师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后讨论:你拼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拼的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这样,讨论交流的过程是主体参与的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互助,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勇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市南门小学)